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试验水泥具有已有的论文文献所未曾报道过的、一种新的与萘系高效减水剂的不适应现象,其具体表现有别于已往报道过的水泥与减水剂的不适应的现象。因此,现有文献所提出的改善水泥与萘系高效减水剂适应性的措施,对本文的试验水泥未必适用。为确保试验水泥在工程中的应用,有必要对试验水泥与萘系高效减水剂的适应性进行研究探讨; 该研究结果也将成为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研究理论体系的一个补充。本文采用净浆流动度试验、水泥颗粒表面Zeta电位测定及净浆滤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的测定等试验方法,通过试验,对影响试验水泥与萘系高效减水剂适应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各影响的作用机理,并在试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改善试验水泥与萘系高效减水剂适应性的措施。本文试验结果表明:1)试验水泥的细度是影响水泥与萘系高效减水剂适应性的因素之一,通过调整水泥的细度能有效改善试验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2)水泥的存放时间是最显著影响试验水泥与萘系高效减水剂适应性的影响因素,随着水泥存放时间的延长,水泥与萘系高效减水剂的适应性得到显著、乃至根本性的改善。水泥的存放时间很可能是通过影响水泥颗粒表面吸附活化点而影响适应性的。本文试验水泥有“欠硫”水泥的特征,它与减水剂的适应性对存放时间因素的影响较为敏感。3)水泥碱含量是影响试验水泥与萘系高效减水剂适应性的影响因素之一。试验水泥的碱含量低于0.45,属低碱水泥,且具有低碱水泥与减水剂的不适应性的各种表现:通过加入少量碱或碱的硫酸盐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泥与减水剂的不适应性; 低浓型减水剂中残留的硫酸钠对试验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有改善作用。4)试验水泥中调凝石膏的掺量以及相组成,对水泥与萘系高效减水剂的适应性有一定影响。试验水泥中调凝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硬石膏,其在浆体溶液中的溶解速率缓慢,难以及时有效地溶出足量硫酸根离子; 同时,熟料中由燃煤引入较高的SO3含量,造成水泥中实际石膏掺入量不足。本文根据试验研究的结果,提出了改善试验水泥与萘系高效减水剂适应性的措施,主要有:1)改善水泥的生产工艺以及调整水泥细度、碱含量、石膏掺入量等组成成分与指标; 2)适当选择减水剂的类型,或通过试验对减水剂进行复配,使其对试验水泥有较好的适应性。3)调整减水剂的掺入方式,尽量选择后掺法或分次掺入法,以保持拌合物浆体内较高的减水剂浓度水平,改善减水剂对试验水泥的塑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