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1991年在借鉴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基础上,于上海市率先开始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从而建立起这一重要社会保障制度的这16年以来,在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诸多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如大量公积金资金沉淀在银行帐户中,没能实现有效的保值增值,出现利率倒挂;由于管理体制落后,监管漏洞导致投资失败、挪用资金等。民众要求改革的呼声也日趋高涨,这说明改革现有制度完善公积金管理方法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先进的社保资金管理方法,再对比分析国内的公积金管理现状,指出存在的弊端,并分析了目前的主流改革趋势,即将目前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改革为独立运作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在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分析后,结合我国住房公积金的资产负债特征,创新性的在住房公积金管理领域提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公积金资产运营的本质也是负债经营,这就决定了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地位,因为直接关系到公积金资产端的配置水平和负债端的支付能力。即在保障资金安全、流动性和保值增值水平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未来的支付能力,要合理安排投资计划和配置资产,使其满足维护安全性的前提下保证公积金资产的收益最大化。在结合国外资产负债管理模型理论和应用研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实际特征和我国的经济环境以及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引入决策模型-带简单补偿的多阶段随机线性规划模型。模型在综合考虑存贷款现金流特性、预算约束、资本约束、流动性约束、政策约束和法律法规约束等实际限制条件和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全面提升住房公积金的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水平,从而在推动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也使目前面临压力较大的资金沉淀率高、保值增值手段匮乏等急待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以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最近几年的资产负债状况为例,运用模型求解出资产负债组合管理的结果,并作为对照,分析这种创新性方法的优越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改革的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