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位肝移植常合并严重出血,尤其是新肝灌注前后,常常需要大量血液制品输注,提示再灌注的供肝对凝血系统存在直接作用,除外血小板输注,新肝再循环后一个变化是血小板数量的减少,Hutchison等报道了血小板外渗入迪氏腔的形态学依据,但并未提供病理组织学照片,除血小板数量外,在这个时期血小板功能也有巨大变化,但确切机制不明.抑肽酶是一种从牛的肺组织中获得的天然的蛋白酶抑制剂,它分别被Kraut在1930年和kunitz在1936年发现可以抑制激肽酶和胰蛋白酶,最近研究表明用抑肽酶处理和不用它处理的病人显著区别在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抑肽酶对凝血系统存在一些生化作用,它被广泛用于心脏、肝移植手术及其它可能大量血液丢失的大手术中,它的作用机理目前尚不明了.肝缺血再灌注是肝移植的主要过程,因此该研究中我们采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来观察血小板数量、粘附、聚集功能、膜蛋白在此过程中的变化和抑肽酶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该研究结论如下: 1.新肝再循环后血小板在肝窦积聚,肝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减少. 2.肝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下降. 3.肝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Ⅰb、Ⅱb、Ⅲa数量减少. 4.新肝期血小板在肝窦被激活和脱颗粒. 5.抑肽酶通过保护血小板GPⅠb改善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 6.抑肽酶可防止血小板在肝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