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理论预测的新材料,氮化碳的硬度可能超过了金刚石,其合成和性能的研究引起了各国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已合成了具有独特性能的氮化碳。其高硬度、低摩擦系数、良好的耐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理论预测的新材料,氮化碳的硬度可能超过了金刚石,其合成和性能的研究引起了各国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已合成了具有独特性能的氮化碳。其高硬度、低摩擦系数、良好的耐磨性、较好的光学性质等对氮化碳在广阔领域里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爆炸冲击合成化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科技领域,爆炸冲击过程提供的瞬时高温、高压能够使材料的性质发生复杂的变化。目前,爆炸冲击的方法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论述了氮化碳的研究概况,并通过实验研究了氮化碳的爆炸冲击合成。本实验用炸药柱分别爆炸冲击两组原料双氰胺、5-氨基四氮唑和活性炭粉的混合物,对得到的爆轰产物进行了提纯处理。并借助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技术、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技术对提纯后的产物进行了检测及分析。红外吸收图谱表明,两组目标产物中含有C-N,同时含有极少量的C=N、N-H等杂质化合键,均没有观察到C≡N振动峰,且C-N主峰的强度也远大于杂质化合键。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目标产物主要为α-C3N4和β-C3N4,并可能含有极少量的CNx和石墨相C3N4,同时样品中存在到目前为止未知的结构。在扫描电镜下,在两组目标产物中均观察到了微米级的六边形β-C3N4晶粒,与资料报道的β-C3N4的晶体形貌类似。EDS分析显示,两组产物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均高于C3N4的理论比值;但产物中的C、N含量分布不均,且目标产物中的杂质含量偏多。双氰胺的爆轰产物的差热(DTA)和热失重(TG)曲线上没有出现差热和失重峰,说明所得爆轰产物在1000℃时仍很稳定。同时,研究了反应压力、装药密度对产物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爆炸冲击双氰胺时的最佳压力为29GPa、密度为1g/cm3;爆炸冲击5-氨基四氮唑和活性炭粉的混合物时的最佳压力为32GPa、密度为1g/cm3。
其他文献
论文选题自济(宁)北矿区岱庄煤矿开采极近距离煤层交错工作面开采,从大结构演化角度对形成的空间交错“十”字型采场覆岩破坏规律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对“十”字型采场中上部工
学习型社区建设作为全民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时空交汇点,是新时代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学习型社区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对其进行综合评估成为推进学习型社会
爆破破碎在任何爆破作业中都是一个重点内容。岩石爆破中爆破破碎的程度和岩石粒径大小对岩石爆破量和破碎加工来说必不可少的研究要素。 相关详细的文献表明:以前对爆破碎
山西平朔东露天煤矿,鉴于地表下存在采空区,台阶爆破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以降低大块率、后裂、炮孔冲孔、炸药单耗,改善爆破振动对采空区顶板和土质边坡稳定性影响。针对台阶
液压截止阀作为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中的基本功能元件之一,在工业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需求,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所装备设备的工作精度、使用性能、加工质量和自动化水平,也间接影响到被加工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现有液压截止阀大多是采用手动驱动方式,妨碍了设备的自动化运行,且密封性能不够理想,故不能适用于性能要求较高场合的使用需求。本文在对传统液压截止阀的结构及密封方式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一种操控性
安全是煤矿生产能够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近几年煤矿重大灾害事故频繁发生,而应急救援不力又是我国煤矿事故后果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煤矿重大事故应急能力是煤矿应对和处理紧急
近年来,大口径、重量轻的展开天线已成为宇航界的研究热点。展开技术是可展天线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机械驱动方式的弊端大大降低了天线的性能。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Shape
露天矿的配矿工作是露天矿生产的一项日常工作。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配矿直接影响着露天矿矿石品位的稳定性。本文拟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线性规划相结合,应用于露天矿的日常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经济高速增长、实现工业化的重要保障。然而,近年来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国内铁矿石生产严重的供不应求,导致我国钢铁工业对国外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自然灾害原有的致灾因素和致灾源不断外延和激化,灾害后果的“放大效应”更为显著。如何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后果,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