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螺对多环芳烃生物可利用性的初步研究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evacla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AHs作为天津海岸带的典型污染物质,因具有持久性、生物难降解性及高毒性,对环境中的生物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导致河口及其海岸带生境退化,目前人们逐渐意识到采取有效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调查有代表性潮间带沉积物及生物体泥螺中PAHs含量,并研究泥螺对PAHs的生物可利用性及沉积物中PAHs的解吸行为,对评价受污染沉积物的生态风险、选择合理的修复技术及制定合理的修复策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受PAHs污染且有代表性的潮间带为生态示范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研究了该区表层沉积物及优势种泥螺体内PAHs含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和泥螺体内均以二环和三环萘、芴、菲、蒽为主,根据Long提出的沉积物风险评价标准,萘、芴、菲、蒽超出风险低值,对潮间带生态具有潜在危害,其中石油输入是主要污染源,并混有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以菲为PAHs代表污染物,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讨其对泥螺的毒性效应及生物累积效应,通过测定BSAF(Biota-Sediment Accumulation Factor)值研究泥螺对菲的生物可利用性。结果表明,菲对泥螺7d的理论LC50值为73.6mg/kg,且LC50随污染暴露试验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泥螺对不同浓度水平菲的BSAF值不同,随着菲污染水平的升高,泥螺体内菲累积量显著增大。新鲜染毒的菲易被生物利用,BSAF值>1,而老化100 d沉积物中的菲被“锁定”,减缓它的释放速率,导致其生物可利用性降低,BSAF值<1。采用循环吸附/解吸实验法,研究了菲在沉积物中的吸附和解吸行为,并用DED(Dual-Equilibrium Desorption)模型对解吸行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菲在沉积物中的吸附符合传统线性模型,解吸曲线明显偏离吸附曲线,存在不可逆解吸现象,且DED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相吻合。总之,研究泥螺对PAHs的生物可利用性,可以为河口及潮间带的环境监测、生态风险评价及生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王绍洛,山东昌邑人,1909年2月生。2929年在济南周受周所办美术学校学习,后入上海美专,1931年参加左翼美联,在校发起组织MK木刻研究会。193(?)年回山东,为山东左联发起人之一
行政公益诉讼起源于国外,是随着二战以后行政权的不断膨胀而形成的,由特定国家机关或者公民,团体提起的针对行政机关的损害公共利益的作为或者不作为进行诉讼和司法审查的制
含有多种金属离子的聚硅酸系混凝剂以其来源广、无毒、成本低、聚合方法简单的优点,引起了水处理界的极大关注,成为国内外无机混凝剂研究的一个热点。本论文采用了聚硅酸系混
应澳中经济技术交流中心邀请,本刊主编陈孟随同广西物价局局长雷爱祖率领的价格改革考察团一行七人于2001年9月中旬对澳大利亚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访问。在澳期间,广泛接触了
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担保业务经营具有高度的风险性,如何识别与应对政策性担保机构业务经营流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就成了很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政策性担保机构业务实际,从识别政
浅谈初中语文自读课的几种教法张圣忠人教版新教材初中《语文》按照教读和自读两部分安排教学内容,其中自读课文13课,数量占全册的40%左右。自读课文内容较深,体裁多样,具有信息量大,贴
本课题采用内电解法预处理化纤行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N,N-二甲基乙酰胺(DMAC)。试验主要研究内电解法的影响因素pH值、Fe:C比(体积比)、活性炭粒径大小、水力停留时间(HRT)对DMAC
背景:近些年来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从事低头伏案工作和学习的人群迅猛增多,电脑、手机等智能电子产品、书籍、室内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长时间维持屈颈姿势和暴露于风寒湿
通过对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专职辅导员进行职业倦怠问卷测量和分析,深入研究专职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特点,进行相关因素的归因分析,探索改善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的职业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