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实时作用下油页岩微观结构演化及力学响应规律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96292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位热解油页岩的过程中,因升温而不断增长的热应力会使油页岩内部应力不断增加。应力场的改变不仅会影响井筒的稳定性,还会造成矿体内部裂隙闭合,阻碍传热介质及产物的运移,进而导致在原位热解油页岩过程中需要对矿体进行产物运移通道的二次改造。因此,研究油页岩在实时高温作用下,其压缩变形过程中力学特性变化规律、确定压裂参数以及掌握裂纹起裂后的扩展规律,对实现油页岩在原位状态下科学高效开采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室内实验的方法,以新疆巴里坤油页岩为研究对象,在20~600℃温度范围内,分别研究了油页岩所含矿物成分、表面形貌以及内部孔裂隙等微观结构随温度升高时的演化规律,并通过实时高温环境下的单轴压缩、巴西劈裂以及三点弯曲等试验获得了油页岩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断裂韧度随温度升高时的演变规律。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Smartlab Rigaku2019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实时高温条件下油页岩所含矿物成分随温度升高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油页岩矿物成分发生分解的阈值温度为400℃,主要以黄铁矿的分解和高岭土失去结晶水为主,矿物结晶度在400℃前将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升高,超过400℃结晶度将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下降;(2)利用SU8010冷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了油页岩经不同温度作用后同一位置处的表面形貌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20~200℃范围内,升高温度会导致孔隙向内闭合;在升温至400℃前,裂隙结构主要出现在干酪根赋存位置及硬质矿物周边,沿层理方向扩展;温度超过500℃后,裂隙将贯穿层理面,形成穿层裂隙;(3)通过CT扫描设备研究了热力耦合条件下,载荷垂直油页岩层理方向和平行油页岩层理方向分布时,内部孔裂隙结构随温度升高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载荷垂直油页岩层理时,在20~200℃范围内,油页岩内孔隙、小裂隙和中裂隙将向内闭合,其数目和体积均减少;大裂隙结构在向内闭合的同时会沿层理方向扩展。此时,孔隙率和有效孔隙率不断下降。在300℃和400℃时,油页岩内新生孔隙开始萌生,裂隙以沿层理扩展为主,孔隙率随温度升高不断增加;温度达到500℃,孔隙和裂隙结构将贯穿不同层理,此时孔隙率和有效孔隙率为室温时的5.6倍和8.8倍。当载荷平行油页岩层理时,在20~100℃,孔隙、小裂隙和中裂隙的数目和体积减少,表现为闭合现象;大裂隙体积增加,主要沿层理方向扩展,此时,总孔隙率不断减小。在100~20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油页岩内孔隙的体积和数目因闭合而不断下降,而裂隙结构的体积和数目却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增加。在该温度范围内,裂隙主要沿层理方向扩展,总孔隙率随温度升高而缓慢增加。在200~600℃范围内,油页岩内孔隙和裂隙随温度升高不断增多,孔隙率也转为快速增长。(4)利用实时高温单轴压缩系统、全场应变观测系统研究了油页岩单轴压缩过程中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垂直层理方向和平行层理方向的力学参数随温度升高时变化规律相似,400℃是其力学特性发生转变的阈值温度。在20~400℃温度范围内,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不断下降;在400~600℃,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温度升高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现象。垂直层理方向泊松比在20~500℃会随着温度升高由0.326下降至0.057。当升温至600℃时,泊松比增加至0.094。而平行层理方向的泊松比在20℃~20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由0.28下降至0.185,在200~600℃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泊松比将逐步升高至0.37。油页岩压缩变形过程,进入弹性段、裂隙稳定扩展段和裂隙加速扩展段的门槛值随温度升高的变化规律与抗压强度基本相同,但在100℃时,各门槛值会出现反常的升高现象。(5)利用实时高温巴西劈裂系统和声发射系统研究了在20~600℃范围内,油页岩平行层理、垂直层理和正交层理方向抗拉强度变化规律和声发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平行层理方向抗拉强度随温度升高将持续下降,而垂直层理方向和正交层理方向的抗拉强度在20~20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在200~400℃范围,随温度升高抗拉强度快速减小;但在400~600℃,垂直层理方向抗拉强度将快速增加,而正交层理方向抗拉强度则缓慢减小。在20~400℃,油页岩沿三个方向劈裂破坏后的裂纹类型均为贯穿型中心裂纹,超过400℃后将转变为贯穿型非中心裂纹。在20~30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油页岩拉伸破坏时的声发射振铃数及频率不断下降;温度超过300℃后,声发射将贯穿整个劈裂过程。(6)利用实时高温岩石断裂韧度测试系统和DIC方法研究了20~600℃范围内,在不同温度下,预制裂纹沿油页岩不同层理方向扩展时的断裂特性。结果表明:平行层理方向断裂韧度随温度升高将不断减小;由室温依次升高至100℃和200℃时,垂直层理方向和正交层理方向断裂韧度先减小后增加;温度超过200℃后,随着温度升高,垂直层理方向和正交层理方向的断裂韧度表现为先快速下降后缓慢增加,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分别为400℃和500℃。通过计算试件自加载开始至破坏时的吸收能得到,预制裂纹平行层理贯穿破坏时,吸收能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在100℃条件下吸收能最少;预制裂纹垂直层理和正交层理扩展时,在20~300℃吸收能会先减少后增加,在300~600℃,吸收能再次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并分别于400℃和500℃到达最小值。利用DIC方法分析了裂纹尖端过程区随温度升高时的变化规律,发现预制裂纹沿层理扩展时,门槛值、临界张开位移与过程区长度在20~400℃范围内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并在200℃时达到峰值;而垂直层理和正交层理方向裂纹尖端进入过程区的门槛值在20~600℃范围内先减小后增大,在100℃时门槛值最低;临界张开位移和过程区长度随温度升高则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在400℃时达到最大值。
其他文献
双相不锈钢兼有奥氏体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具有高强度、良好的耐蚀性以及优越的焊接性能,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与拥有相近性能的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和镍基合金材料相比,由于在成分上以氮代镍,具有成本优势,是一种资源节约型不锈钢。同时,双相不锈钢的设计使用寿命长,服役周期成本低。该类合金已广泛应用于化学品船、油气田、烟气脱硫、海水淡化等工业领域中,市场潜力巨大。S32750属于第三代双相不锈钢,是超级
油页岩是一种潜在的能源,未来可作为石油和天然气的补充和替代能源。本文主要围绕原位注热开采油页岩过程中砂质泥岩盖层的稳定性展开研究,考虑砂质泥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具有显著各向异性,利用热膨胀仪、导热测定仪、低渗岩石渗透率测量装置、高温三轴岩石渗透率测量设备以及高温岩石压力机等设备,研究高温作用下各向异性砂质泥岩的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渗透率和力学参数(弹性模量E、抗压强度σp、抗拉强度σt、内聚力c和摩
煤层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是改善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清洁能源。然而,由于煤层气储层渗透性较低,通常需采用压裂技术对储层进行增渗改造。目前,对煤层气的开采大多是照搬石油行业中的压裂工艺技术及参数,但与石油储层脆性特征相比,煤层气储层通常呈现“碎软”特性,其破坏形式表现为韧性破坏,即应力峰值后存在明显的应变软化区。已有压裂工艺,无论是垂直井,还是水平井,其在脆性度高的储层中压裂效果较好,但
近年来,机械响应荧光材料(MRL)在力传感、信息存储、显示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其中,具有推-拉型结构的机械响应有机荧光小分子材料,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种类的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来对分子结构进行灵活的调控,极大地提高了分子的多样性,从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如何提高MRL材料力响应信号的对比度,拓展它们在力检测和信息存储等方面的应用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了提高MRL材料力响应信号的对比度
镁合金因其轻质、减震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以及电子通讯等领域。然而,许多构件,如飞机蒙皮、汽车覆盖件等,在要求材料轻质的同时,也要求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单一镁合金板难以满足高强度和高刚度的要求,严重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本文分别选用不锈钢和碳纤维作为复合增强体,制备两类高强度高刚度镁基层合板:首先选取强度刚度较高的304奥氏体不锈钢(ASS)为外层覆板,选取1060铝合金为过
6.25 m捣固焦炉成套设备是焦化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先进的机械设备,该设备的使用对于提高焦炭产量、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焦装置作为该成套设备的核心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振动现象,该振动不仅会影响推焦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使用,还可能导致焦饼坍塌,造成设备停机无法工作。因而,深入研究推焦装置的振动机理对于减轻推焦装置的振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推焦装置工
作为能源革命的排头兵,提高煤系气采收率是山西“十四五”及今后更长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煤系气储层具有薄层状、多岩性互层和塑性较强等特点,且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层位形成了不同组合类型,为高效压裂提高抽采带来了很大困难。已有工作多使用水力压裂进行单一储层致裂,造成资源动用程度低、煤系气合采效果不尽理想等问题。针对不同煤系气储层类型采取适应性致裂方法将是煤系气合压共采的发展趋势。通过现场调研、数据统计、理论分
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特点及保障能源安全战略决定了煤炭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如何清洁、高效、高值转化利用储量丰富但又尚未规模开采的中低变质程度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基于物质分级转化、能量梯级利用的多联产系统技术,中低变质程度煤分级高附加值转化利用得到广大研究者的认可和政府推广。本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主要针对中低变质程度煤热解焦油的化学组成结构特点,设计高效高值转化利用合
传统陶瓷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存在颗粒-基体界面润湿性差、界面结合强度低及颗粒与基体塑性变形协调能力差等问题,导致陶瓷颗粒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严重恶化了材料的塑性。高熵合金(HEA)颗粒与Al基体良好的界面润湿性以及高强度、高硬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展现出其作为一种新型强化相的巨大潜力。论文提出以Al Co Cr Fe Ni HEA颗粒为强化相、5083Al合金为基体,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
大采高综采因其适用性强和工艺简单等优势,已成为我国厚煤层开采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高度的加大,大采高综采煤壁片帮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地制约了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大采高综采煤壁片帮以斜直线型和圆弧型滑移为主,占比80%以上。现有成果多采用滑动体理论研究两种片帮的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煤壁稳定性安全系数变化规律不明、最大滑移深度及最危险滑移面难以预测等问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