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轨道角动量涡旋波人工电磁超表面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i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频谱资源变得愈发的紧缺。科学家研究发现,携带轨道角动量的涡旋电磁波在模式值不相等的条件下具有相互正交性,而OAM模式可取任意值,所以可将多路信号分别调制到不同模式的涡旋波束上进行同频传输,理论上可获得无穷的传输能力。因此,轨道角动量技术成为解决频谱资源紧缺问题的有力方案。其中,OAM涡旋波的可形成性也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同时,人工电磁超表面由于具有高增益、易加工、可任意调控电磁波等优点,成为形成OAM涡旋电磁波的新方式。本文以多功能轨道角动量涡旋波人工电磁超表面进行研究,设计了3种人工电磁超表面OAM天线,实现微波频段多功能涡旋波束的形成。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设计了高效率小型化人工电磁超表面OAM天线。首先设计出小型化的单层双圆环结构作为调相单元,实现了377°的相移。其次将单元周期排列并补偿相位来设计超表面,可形成OAM模式数分别为l=1,2,3,4的涡旋波束,并进行了波束模式纯度与稳定性分析。进一步的设计了可形成波束偏转的超表面,表明涡旋波束可沿任意方向传输。最后计算得到天线口径效率达22.6%。对比可知,所设计的超表面具有小尺寸、高口径效率的优点,以此形成的OAM涡旋波束具有高纯度、强稳定性以及小的发散角。(2)设计了多波束双频双极化人工电磁超表面OAM天线。首先设计了双频双极化加载传输线型单元结构,该单元在10GHz且x极化波入射下可达425°的相移,在20GHz且y极化波入射下可达436°的相移。单元在两频率下独立可调,其相移曲线互不干扰。其次利用该单元设计了三款具有不同波束数量、不同OAM模式、不同涡旋波方向的超表面,仿真得到超表面可工作在双频,并且在小尺寸下实现了4个OAM涡旋波束的同时形成。最后,对所设计的一款超表面进行加工与测试。结果表明,超表面在双频段均可形成多波束、多模式、多方向的OAM涡旋波,并具有高的增益和口径效率。(3)设计了反射透射双功能人工电磁超表面OAM天线。首先创新性的设计出一种单层的各向异性单元结构,利用该单元的交叉极化场连续性可同时实现电磁超表面的反射与透射功能,且只通过调整一个变量即可实现388°的相移。其次,设计了三款反射透射超表面,分别可形成高增益定向波束、双波束OAM涡旋波、四波束OAM涡旋波。最后由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单层电磁超表面同时实现了反射与透射的功能。
其他文献
虚拟现实显示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三维显示技术,头戴显示设备是其典型的应用形式。头戴显示设备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沉浸感,增大显示视场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用户观看时
掌纹识别技术作为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掌纹识别技术不仅满足生物识别技术要求的普遍性,唯一性和可采集性,同时具有特征丰富,易采集和用
近年来,伴随石墨烯研究与应用的开展,二维类石墨烯纳米层状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电子性质引发国际研究热潮。这些类石墨烯纳米层状材料因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和高度的各向异性在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以经典的类石墨烯二维层状纳米材料二硫化钼(MoS_2)和氮化碳(C_3N_4)作为研究对象,改善制备工艺,旨在提高材料的光催化性能。主要工作如下:(1)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单纯的MoS_2和MoS_2
空间可展机构是卫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直接影响卫星天线的强度、工作精度等性能,相比于传统的机械铰链式可展结构,使用复合材料制成的超弹性铰链具有质量轻、折叠体积小,展开
离子交换膜是全钒液流电池(VRBF)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出发,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具有相分离结构的阴离子交换膜(AEM)材料,并对其离子传导率、吸水率和溶胀率、
中蒙俄经济走廊区域自然地理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敏感、荒漠化问题严重。随着蒙古国荒漠化问题日趋严峻,其所引起的环境变化也不可避免地给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交通基础设施
通过分析福州日降水量与空气质量达标关系,认为当24 h降雨量大于6mm时,降水对福州空气质量会有明显净化作用,空气质量基本都会达标。统计适合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作业的雷达
锂离子电池因为其良好的综合性能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锂离子电池隔膜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部分之一。现在普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中基本都使用聚烯烃隔膜,由于聚烯烃材料本身的耐热性能使得隔膜在高温下易收缩变形,造成内部短路,从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制备出耐热性能更好,其他性能与聚烯烃隔膜相媲美或比其更好的膜材料成为开发性能更优异的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采用了一种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化
在当前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利好的大环境下,作为轨道装备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为更好的满足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通过应用精益理念、工具以及IE的一些方法对动车组齿轮箱驱动装置生产线进行系统改善,能够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本论文以动车组齿轮箱驱动装置的生产过程作为改善对象,通过价值流分析,找到了齿轮箱产品的零件生产和组装过程中不增值的浪费现象,明确改善方向并制定改善方案;通过工作研究改善、生产线布局优化、
现有的图像聚类方法以数据全局线性分布为前提,利用先验约束估计未标记数据点的低维子空间,并将其聚类到相应簇中,因此对非线性结构的数据处理存在一定缺陷。受启发于深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