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建筑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工程质量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显著。建设工程质量关系群众利益和投资效益,也是建筑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目前,建设工程在实施阶段的质量问题仍然存在,这主要与三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有关。施工单位的规范施工程度、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监管力度决定了工程质量控制水平,而实际工程中不规范施工、监管不力等问题时有发生,导致工程质量控制水平低下,工程质量监管的效率和效果不容乐观。组织是实现工程质量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在中国,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是质量监管活动的三方责任主体。针对目前我国工程质量监管机制中各方质量责任难以落实的问题,本文首先提出基于进化博弈理论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系统动力学(SD)模型,从组织行为的角度分析三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选择的变化过程。其次构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的监管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从个体行为的角度探讨建设单位质量管理人员监管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初始状态下博弈过程不存在进化稳定策略;(2)监管成本和奖惩力度对建设单位监管率有较大影响;(3)动态奖惩策略可以有遏制博弈过程的波动性并提高优化模型的稳定性。结合工程实际来看,建设单位奖惩力度和监管成本对施工单位的质量行为有较大影响,在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存在现实勾结的情况下会导致监理单位监管失效并对建设单位的监管起反作用,实施动态奖惩机制能实现仅依靠建设单位的监管就能保证施工单位实施正常质量行为的目标。(4)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通过监管意愿的中介效应间接作用于监管行为,是影响建设单位质量管理人员监管行为最显著的两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