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21细晶钛合金超塑性变形行为与断裂特征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初始晶粒度分别为2μm、4μm和7μm TC21细晶钛合金的超塑性能及超塑性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断裂机制和变形机理,为合金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860℃~950℃温度范围和1×10-3s-1~5×10-4s-1应变速率范围内对合金进行了超塑性拉伸,拉伸结果表明TC21合金的超塑性能优异,晶粒度为2μm的试样在最佳变形温度(890℃)与最佳应变速率(5×10-4s-1)条件下,断裂延伸率高达1400%。实验条件范围内,晶粒度为2μm和4μm试样的应力敏感指数m大于0.5,极值达到0.87,晶粒度7μm试样的m值在0.3~0.45之间。利用金相显微镜对变形组织进行观察,发现变形会诱发两相晶粒沿拉伸轴方向联接长大,变形主要在β相内。变形初期,晶粒间不断协调,力求达到平衡态,动态再结晶现象明显,静态晶粒长大占主导地位;当应变量达到一定值时,组织很快达到动态平衡,进入高度稳定状态,从而保证合金获得优异的超塑性能。扫描电镜对断裂表面的观察结果表明:晶粒度为2μm与4μm的试样因微小空洞的聚集连接而断裂,断口宏观形貌为“点状”,微观SEM形貌由大小、深浅不同的韧窝组成;晶粒度7μm的试样断口形式为“刀尖形”,可能因解理而开裂,最终以滑移方式分离,因而在断裂表面留下形貌学上的信息。晶粒度为2μm与4μm试样的主要变形机制为晶界滑动。高温低应变速率下,晶界原子扩散控制的位错蠕变是主要的变形协调机制。随着应变速率的升高,温度的降低,原子扩散能力减弱,位错运动协调机制逐渐占主导地位。利用透射电镜在变形α相内观察到规则排列的位错墙。晶粒度为7μm试样的变形激活能值远大于纯钛的体扩散激活能,其变形属于高温塑性变形范畴,以晶内变形为主。
其他文献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空调作为整车上影响乘驾舒适性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到汽车制造商的重视。而控制系统作为汽车空调的核心,其控制效果的改进和功能的完善对于提升整
太子参白茶是将柘荣太子参和福鼎白茶两者有机结合的产品.本研究采用预防性高血脂动物模型试验方法考察太子参白茶降血脂作用.试验以高脂饲料喂养SD种大鼠,同时灌胃不同剂量(
传染病一直以来威胁着家禽养殖业,而免疫接种则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现将家禽免疫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简单总结如下:1严把疫苗关目前疫苗生产厂家多而杂,质量很难保证,
为了解食品从业人员中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分布情况,分析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对湖北省荆州市区2000年9 077名食品从业人员体检资料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现
为准确掌握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1996~2000年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水平、死因结构及主要影响因素,湖北省罗田县妇幼保健院于2001年5月10~25日对骆驼坳、九资河两乡镇范围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