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产前磁共振成像评估胎儿耳廓发育畸形及外耳道闭锁的可行性,比较超声和磁共振成像在胎儿外耳发育畸形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设计,并且已经取得本单位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对我院经过超声检查疑诊胎儿外耳发育畸形或耳廓显示不清的孕妇同时进行胎儿外耳MRI检查。共纳入病例23例,孕妇年龄18.0岁~40.0岁,平均(30.39 ± 5.41)岁,孕妇均为单胎,孕龄范围23周~35周,平均孕周为(26.29±3.26)周。磁共振检查序列包括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lf-fourier acquisition single-shot turbo spin-echo,HASTE)、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 fast imagingwith steady-state precession,True FISP),每个序列均包括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三方位图像。具有丰富诊断经验的医师(放射科及超声科各2名)对23例胎儿(共46侧耳廊)的True FISP、HASTE及超声的图像质量情况进行评分并行Kappa分析,评分标准如下:4分,图像最优,符合最佳诊断(耳廓结构清楚,边界清);3分,图像质量较好,符合常规诊断需求(耳廓结构显示清晰,边缘较模糊);2分,图像欠佳,勉强符合诊断需求(耳廓不清,边缘欠清);1分,图像质量差,不能做出诊断(耳廓显示不良,边缘无法加以区分);0分,耳廓结构无法辨认。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True FISP、HASTE和超声间评分的差异。以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RI和超声诊断胎儿外耳道闭锁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进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MRI和超声诊断外耳道闭锁的效能。结果受检胎儿共23例,随访结果证实外耳畸形27侧,其中耳廓畸形27侧(3侧杯状耳廓畸形、24侧小耳畸形)、外耳道闭锁23侧。23例胎儿中,①单侧杯状耳廓畸形、耳低位1例;②双侧杯状耳廓畸形1例;③单侧小耳畸形18例,包括左侧8例,右侧10例;④双侧小耳畸形3例。其中1例双侧小耳畸形并双侧外耳道闭锁者合并腭裂。诊断者对46侧胎儿耳廓图像质量在True FISP序列评分分别为(3.7±0.5)、(3.6±0.5)分,Kappa 值为 0.815;在 HASTE 序列评分分别为(3.3±0.6)、(3.1±0.6),Kappa 值为0.726;在超声评分分别为(2.1±0.3)、(2.1±0.3),Kappa值为0.691。两名阅片者的评分结果较为一致。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True FISP、HASTE和超声间评分的差异,三者评分之间有差异(3.63±0.48 Vs 3.18±0.61 Vs 2.12±0.32;p<0.001),经过两两比较,True FISP与HASTE之间、True FISP与超声之间、HASTE与超声之间评分均有差异(调整后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MRI及超声对于27侧胎儿耳廓畸形均诊断正确;对于胎儿外耳道闭锁情况的诊断,MRI正确诊断25例,超声正确诊断6例。MRI及超声诊断外耳道闭锁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 95.7%(22/23)、75.0%(3/4)、92.6%(25/27)和 21.7%(5/23)、25.0%(1/4)、22.2%(6/27)。MRI诊断外耳道闭锁的敏感度、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结论与HASTE、超声相比,True FISP显示胎儿耳廓解剖结构及发育畸形有明显优势。MRI对胎儿外耳发育畸形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作为超声的有效补充,尤其是诊断外耳道闭锁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