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基于荔浦的个案调查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K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已有对失地农民的研究中,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征地补偿、社会保障、户籍管理、土地流转等方面,大多只从经济利益出发来进行研究,且实证研究较为缺乏。然而土地的征用带来的不仅仅是利益分配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生活环境的变化,这个变化过程对失地农民的行为、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失地农民进行市民化的过程。本文正是以市民化为切入点,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荔城镇为例,主要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居住环境、身份地位、社会权利、思想观念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城镇失地农民的市民化现状。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影响城镇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内外部因素主要有失地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地方政府角色不当,政策、制度不够完善以及社区服务不到位四个方面。最后,本文试图分别从失地农民自身、政府和社会三个角度提出一些有利于促进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的意见和建议。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内蒙古生态环境的“问题化”被提上国家工作的议事同程,生态移民开始作为政府主导的一项重大工程,成为将传统生活中的农牧民带入现代化的一种有效手段。生态
学位
在当代中国社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单位制的解体,公民参与在社会中逐渐活跃起来。然而在参与中,也遇到不少的矛盾和困境。因此本文从普特南的公民参与和社会资本理论出发
学位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我国农业生产劳动力呈现出以留守妇女老人为主的特点,将来“谁来种地”以及“谁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问题逐渐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与此同时,随
随着网络社会的扩张,网络用语也随之产生,有些网络用语不仅在网络上产生了影响,也对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扩散,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
社会政策的剧烈变动往往会打乱原有的社会运行,借由这样一个自然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社会结构中另外那些不显见的部分。   我们的研究主要关注了上世纪60-70年代那些被送往
学位
本文利用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唐崖司村的调查资料,具体描述了湖北土家族的传统文化认同现状,并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构一个包括多层面影响因素的土家
自我评价机制历来受心理学家的关注,尤其企业360度反馈中自评与他评的差异为工业组织心理学的重视,360度反馈中自评与他评差异的研究已经有很多结果和观点。文化对自评与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