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辽市的农牧民占全市人口的60%,是内蒙古传统的农业大市,作为自治区重要的农业产区,农业保险是为其规避农业生产中不确定风险的必要手段,为农业的稳产增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通辽市的农业保险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但在农险产品服务和险种创新方面节奏较慢,无法实现以科技手段完成精准承保理赔,无法真正提高农户的农业保险体验。随着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农村收入来源、农村人口构成的深刻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作为时代的新产物,适应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有着迫切需求,这种需求促进了社会各产业链的有效供给,如市场信息的获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追求发展的同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而农业保险作为农业经营主体的保护伞,对于农户需求要有很强的适应性,创新型的农业保险险种也就应运而生。本文按照“农业保险的理论基础-实证数据分析-农户参保意愿分析-农业保险的创新与展望”的思路,运用实证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性地研究了通辽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挖掘在平稳发展的表象下制约其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如农户有效需求不足、农业保险经营难度大及运营因素影响多等原因,提出创新型农业保险的发展路径。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通辽地区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意愿进行梳理,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农户在农业保险需求方面的异同点,验证在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经营信息化的影响下,发展农业保险对通辽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积极影响。在农户分层分化加快,传统农业生产的“产-销-售”无法一体化背景下,借鉴其他省份农业保险发展的先进经验,验证多元化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建立的必要性。最后就如何完善现行农业保险制度、契合农户和市场需求,为农户多样化需求提供更多保障为研究目标,提出融合政策性与商业性保险的有效模式,将创新型的农业保险作为完善通辽地区农业保险的有效途径,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探索发展,将农户生产风险在更广阔的资本市场得到分散,实现风险的有效转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