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NPA的ZnO复合体系光电性质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c1027267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孔硅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发光效率高、后处理与传统硅平面工艺兼容等优点,是目前最好的硅发光材料,在各种硅光电子器件和光电子集成电路(OEIC)等方面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通过对多孔硅发展历史的深入调研,我们发现,传统电化学腐蚀法制备的多孔硅中一些基本物理性质,例如多孔硅骨架中纳米晶的分布、量子限域对其光电性能的影响、载流子传输过程等,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很多观点还彼此相互矛盾。而搞清楚它们却是改善多孔硅的稳定性和提高硅基LED、光电探测器等光电子器件性能的基础。本文以硅纳米孔柱阵列(Si-NPA)为衬底,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生长了ZnO薄膜,通过对比分析Si-NPA和ZnO/Si-NPA的微观结构、光学性能、电学性能,对Si-NPA的发光性能、肖特基接触结构的载流子传输过程以及其表面阵列结构对ZnO薄膜生长的模板作用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得到如下主要结果:1.Si-NPA的微观结构和载流子传输过程水热腐蚀方法制备的Si-NPA具有三重层次结构,即微米尺度的硅柱组成的规则阵列结构、硅柱的纳米多孔结构以及组成孔壁的硅纳米晶粒。其中,硅纳米晶呈现零维量子点状特征,在TEM图像上显示出了很高的面密度。利用硅纳米晶的化学活性和纳米孔的模板作用,我们在400℃条件下制备了一种Au纳米线和纳米晶粒组成的复合结构体系。对Ag/Si-NPA/Si/Ag二极管结构的电流-电压关系及其与温度关系的测试结果表明,载流子传输过程主要由量子隧穿电流和热电子电流两种机制决定,在高偏压区域,前者发挥主要作用,而在低偏压区域,后者发挥了主要作用。2.ZnO/Si-NPA核壳结构的光学性能以Si-NPA为衬底、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具有规则阵列结构特征的ZnO/Si-NPA纳米复合体系。实验结果显示,组成ZnO/Si-NPA阵列的每个柱子均呈现核壳结构。不同于衬底Si-NPA的红光和蓝光发射,ZnO/Si-NPA在紫外光区和蓝绿光区呈现出两个强的宽发光峰。分析表明,紫外光发射应归因于ZnO晶体的带边激子跃迁;而蓝绿光发射则来自于ZnO晶体本征缺陷所形成的两类深能级复合中心上载流子的辐射跃迁。3.Zno多晶薄膜的电学性能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在Si-NPA衬底上生长了一种多晶氧化锌薄膜。研究表明,如此制备的氧化锌薄膜由平均尺寸为~10μm的氧化锌晶粒紧密堆砌而成。四电极法测量出ZnO/Si-NPA的面电阻率为~8.9Ω·cm。对ZnO/Si-NPA纵向Ⅰ-Ⅴ曲线的实验测量和理论分析表明,ZnO/Si-NPA异质结中载流子的传输过程有两种机制:在较高的电压区域由热电子发射机制主导,而在较低的电压区域由量子隧穿机制主导。
其他文献
学位
对于语文而言,它是所有科目的基础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科目.在初中,学生要学习大量的学科,而语文就是其中之一,也关系到学生中考的总分数.语文学科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新课改背景下,多种新型教育理念的涌现为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提供了更多可能.英语是初中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其最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但在种种因素
Z型六角铁氧体在高频领域及磁电材料领域都具有极大地潜力。但采用传统方法合成纯的Z型六角铁氧体较为困难。水热合成法因其反应物活性高、可替代较难进行的复杂合成、产物纯度高、分散性好、不团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目前少有水热法合成Z型六角铁氧体的相关报道。本论文采用水热合成法来制备Z型六角铁氧体,该制备过程分为水热合成前驱物和高温煅烧两个步骤。实验中针对水热合成的不同工艺参数和高温煅烧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学位
阅读史是一个人的成长史,阅读对一个人成长至关重要.有计划、有方法的读书,读有用的书,读适宜的书,这就是有效读书的一种做法.既促进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还浸润心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新企业迅速成长.高新企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提升我国的研发创造力,更能够提升整个经济社会的活力.技术研发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
高中生随着思想的成熟,在政治学习中应该得到更多深层次的收获,包括学会分辨是非,建立正确人生观,形成优秀品德素质等,而这些正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
Ti-15V-3Cr-3Sn-3Al合金(简称Ti-15-3)是一种在航空航天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亚稳定β型钛合金,该合金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高淬透性等特点。本文采用应变速率循环法和恒
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原发食管鳞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MESC)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