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冒险性游戏场”是在对儿童游戏场进行细分过程中衍生的一个概念。这一游戏场类型主要出现在国外,国内目前尚无相关研究。因此学术界也尚未对其定义进行界定。为了方便研究,本文中,笔者将“儿童冒险性游戏场”的定义理解为:利用自然环境创造出一定的游戏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为儿童提供各种设施和可操作的材料,儿童被鼓励在其中玩耍并在游戏中培养其创造性的临时游戏场。
本文选择城市中介于现代与传统之间的老式居住区为研究个案,原因是老式居住区由于社会、文化原因,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在长期的居住生活中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户外活动文化,儿童在这样的文化的影响下,对户外游戏有着很大的兴趣和向往。儿童自发群体游戏也能有所发展。
本文研究的方法是以儿童交往行为习惯为切入点,选取符合有较多儿童自发游戏发生的老式居住区--昆明市西山区白马小区的儿童户外活动交往习惯为分析对象,运用儿童心理学、环境行为学、儿童游戏理论、居住区环境设计等理论,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访谈分析等的方法,采用“理论-实证-策略”的研究思路,总结出白马小区中儿童户外活动交往行为的特征,以此为依据分析居住区儿童需要什么样的游戏场,并探索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建设居住区儿童冒险性游戏场。
文章第四部分着重对居住区儿童冒险性游戏场建设的一般规律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游戏环境的设计、游戏活动的设计、游戏设施的设计、游戏材料的提供和储藏、游戏场的植物配置、游戏场的安全和监管六个方面。其中游戏环境的设计将侧重点放在考虑自然元素的导入及方法;游戏活动的设计主要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为儿童提供进行各种群体游戏的场地上;游戏设施的设计主要考虑设施的可拓展性;游戏材料的提供和储藏主要考虑游戏场中各种零散部件及可操作材料的提供,使儿童通过使用材料游戏进而使其创造性得到发挥和培养,并在游戏场中建设场地以供材料的储藏;游戏场的植物配置除考虑其安全性外,结合地形创造多样化空间,同时增加儿童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的机会;冒险性游戏场由于游戏的多样性和自由性,因此它具有比一般儿童游戏场更大的安全隐患,除保证儿童游戏场各种设施在儿童尺度下设计外,还需引入人工监管,即冒险性游戏场游戏管理者的存在,这是游戏场安全的保障。
笔者在第五部分将理论落到实处:根据笔者对冒险性游戏场的建设的理解,运用第四章所总结的儿童冒险性游戏场的建设思路设计昆明市白马小区儿童冒险性游戏场概念方案,并在设计构思、功能分区、植物配置、竖向设计、铺装设计等方面进行设计说明并附设计图纸,以期能为同类设计提供参考。
最后笔者通过理论及实践总结得出结论:居住区儿童冒险性游戏场的建设可通过与我国民间少儿体育游戏的结合来实现,具体设计方法总结如下:
1)在游戏环境的设计上,可通过模拟自然地形,营造自然山林效果;
2)在游戏材料的提供上,可通过提供可操作的材料供儿童自由发挥想象力;
3)在游戏空间设计上,可设计多个领域感较强的小空间供儿童群体游戏;
4)在游戏设施设计上,可通过可拓展性设施的设计锻炼儿童对环境的支配力。具体尺度可以以儿童的尺度参考四种设施类型进行设计;
5)在游戏安全监管方面,可设立监管单位,培养游戏领导人,负责引导儿童游戏并维护其游戏安全。
由于目前国内尚无在居住区建设儿童冒险性游戏场的案例,可参考的理论、案例、相关出版资料极少,因此笔者在研究时在实例资料的采集上相当一部分来源于网络,不少资料来自国外,因此本文在将国外理论引入本文研究的时候,论述不免有偏颇、不足之处,但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唤起行业内关心儿童成长的设计师、儿童教育者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并通过努力实践还儿童一个健康的游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