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我国有十多年发展历史,并在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目前还存在自动化系统独立、缺少集成应用和协同操作、数据缺乏有效利用等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都是因为变电站整体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高所致,缺乏能够完备实现信息标准化和设备之间互操作的变电站通信标准。
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站内通信开放性提供了多样的实现途径,基于网络化的数字变电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IEC 61850正是满足这样需求而出现的产物。IEC 61850具有分层、面向对象统一建模、不同网络的适应能力等优点,为变电站的智能电子设备提供了无缝通信的解决方案。IEC 61850的重点之一是建模实现,本文从面向对象的统一建模、数据建模、抽象通信服务接口分别分析了IEC 61850规约,研究了IEC 61850对智能电子设备IED建模的方法,并以具体的保护装置为实例,进行了逻辑设备、逻辑节点、数据对象的具体建模和实现。
在当前实际运行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IEC 60870-5-103仍然是大多数的IED生产厂商采用的规约,本文具体介绍了IEC 60870-5-103在变电站层的实现,包括初始化、对时、总召唤、数据传输等功能。
包括间隔层和过程层在内的IEC 61850的完全实现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变电站不同规约的结合以逐步向IEC 61850过渡已是必然。本文分析了IEC 60870-5-103和IEC 61850两种规约的差异与关系,探讨了IEC 60870-5-103规约向IEC 61850转换的方法,以具体实例初步建立了规约转换器信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