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尔基体膜蛋白73(Golgi membrane protein 73,GP73)最先是在2000年由Kladney等人发现。GP73是一种定位于高尔基体上的跨膜蛋白,分子量大小为73KDa。大量关于GP73的研究都停留在将GP73作为肝癌血清标志物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方面,对于GP73在病毒感染,细胞因子调控中扮演的角色,和参与的细胞信号通路等分子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却十分模糊。由于核酸对于大多数病毒的复制和繁殖是十分关键的,因此对异常DNA和RNA的检测已经进化为宿主防御病原体的基本机制。细胞对检测DNA病毒的通路有cGAS-STING途径,DNA受体cGAS能产生cGAMP作为第二信使,然后第二信使直接结合STING以激活下游信号传导。故本课题分别探索了在DNA病毒通路背景下GP73的功能,以及GP73在干扰素下游通路中的作用。本研究中,因为天然免疫的激活过程,首先需要能激活ISRE启动子,所以首先我们通过荧光素酶实验,判断GP73能否对ISRE启动子起作用。发现GP73能够明显的抑制TRIF、MAVS、STING、TBK1介导的ISRE启动子。通过这个实验结果,我们分析认为在cGAS-STING途径中GP73极有可能也有和RNA通路中相似的作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探讨了 GP73在cGAS-STING这条宿主DNA通路中发挥的作用,确认了 GP73与STING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GP73不影响STING的稳定性。干扰素通路是宿主应对病毒感染极其重要的关键性组分,如今,干扰素也已经广泛的用于病毒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之中,一旦干扰素通路激活后,下游的效应蛋白也被诱导表达。JAK-STAT信号通路是主要的效应物;其主要功能是转录因子的激活,从而诱导ISG的转录。因为GP73功能的研究一般主要以肝细胞为主,所以,我们选择了 HepG2细胞。通过慢病毒包装技术构建了能稳定表达GFP或GP73的HepG2细胞系。通过IFNa刺激,检测到GP73能够明显的抑制干扰素下游效应蛋白和抗病毒效应蛋白的表达,进一步说明了 GP73应该是一个天然免疫的负调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