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语境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terl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热门话题,日常生活作为独立的美学范畴正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学术界对这个话题的解释与评价众说纷纭,可以肯定的是,它已经被作为认识当代中国生活特征和审美趋向的重要话语路径加以使用。这个话题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成为当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一种文化现象。本文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在其表面上展现为消费时代生活表层上的审美化,但其本源是对人们精神状况的一种人性化关怀,其价值在于彰显社会主体人的价值。本文就是要对“日常生活审美化”进行梳理,从根源上深刻把握这一话题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如何在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势下和谐发展。本文试图从论证背景、理论渊源、消费社会、日常生活风格、生活美学等方面来阐释这一话题。文章分成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在描述“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来龙去脉,综合分析多家观点的基础上,指出国内有些学者运用这一话题时将其狭隘化、庸俗化,简单地把大众消费文化浅层次的需求,尤其是以感官享乐为目的的欲望需求,强加于整个社会话语之上的倾向,提出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应有更深层次的研究。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审美领域变得更加消费化,在消费这个外衣的“掩盖”下,现代意义上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逐渐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审美化范畴,使其变成一种广泛的社会文化活动。日常生活与消费紧密结合,这其中,大众传媒利用它的优势,影响并生成着日常生活、工作、交往、娱乐以及内在心理世界的崭新方式。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阐述了日常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对消费文化影响下的日常生活风格的审美展现进行了详细介绍。这部分还从自然审美与生活审美的角度分析了当今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审美”与传统意义上的审美的区别,并结合对日常生活审美化本质的分析,阐述如何运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视角来关照大众群体的人文精神。我们要正确的看待“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个话题,它是随着西方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发展之后才出现的,有其独有的语境特征,我们直接照搬西方的理论话语,来对我国刚刚出现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进行批判,这是一种非历史主义的态度,我们要在肯定其历史意义的前提下,在持有一份警觉的同时,结合中国当前的语境尽可能地对其进行优化。
其他文献
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中学阶段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管理水平关乎着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培育等多方面的问题,所以班主任管理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学教学中,
日本的真宗大谷派从 1873年到 194 5年期间 ,以“布教”为名 ,行侵略之实 ,在中国大肆进行侵略性和殖民性的活动 ,并且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密切配合。大谷派初期的在华
内蒙古大召寺坐落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始建于1579年,是内蒙古现存规模较大的重要藏传佛教寺院。乃琼庙是大召寺的组成部分之一,位于大召寺建筑群落中轴线西侧,前有经堂
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飞速发展与模拟集成电路市场的日趋扩大,电源管理芯片的应用日渐广泛。生产出高品质的电源管理芯片也日益成为各生产厂商追求的目标,而提高电源管理芯片工作
国民经济管理的内涵是一社会宏观经济为视角进行全局性的统一经济管理,国民经济管理的目标制定基本原则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政策、立法、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协调
从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十八大明确建设文化强国,再到十九大以讲好中国故事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高度重视,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十九大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
《罗汉写经图》是一幅流传有序的宗教名画。但由于此画作者佚名,所以围绕此画历来评述颇多,既有共识,又有争议。从画面的构图、人物的形象以及作品创作的特定时代信息和文化背景
本文采用改进的线性组合算符及么正变换与变分法相结合的方法,在有效质量近似下,得到了柱形量子点中的极化子哈密顿量。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极化子的振动频率、能量及激发能
<正>我们给受教育者和教师提出了一个共同的任务。对教师来说这一任务还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教师不但本身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同时还要教育别人。教师应当以教育事业为终
在建筑内部进行农业生产能够使建筑产生从单纯的资源消耗型向生产型的革新性转变。本研究在建筑外墙南向遮阳板(T1)、北向遮阳板(T2)、南向阳台(T3)、西向阳台(T4)和屋顶(T5)进行生菜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