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ji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平一直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它对人类具有永恒的意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将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同时,对于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具有重要而强烈的现实意义。   我们这里将基础教育公平作为研究教育公平的切入口,它作为公共教育的重要环节,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等特征。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个人发展而言,是个人终身发展的起点;对社会发展而言,是社会发展的平衡器和稳定器,是保障其他阶段教育公平的前提。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从满足基本需要,到追求好的理想的教育,教育问题正在从“外部问题”逐渐转移为以“内部问题”为主,由“硬件”建设转移为以“软件”的更新和提升为主。   本文主要通过借鉴教育公平的理论,对扬州市不同区域、不同学校在教育投人、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展开实证调查,运用统计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城乡学生入学机会均等,城乡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存在不均衡,城乡校际间办学条件差异明显,城乡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相差悬殊,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严重,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突出。其主要原因是教育政策中城市优先取向、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民间资本的逐利性等等。   我们借鉴国外解决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的成功经验,建议扬州市政府要强化自身职责,保障经费投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择校治理的力度;理顺名校办民校的办学体制,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关注流动人口教育,保证农民工子女享受到教育公平。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扬州人民日益增长的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改变目前扬州地区教育不公平现象,为构建和谐扬州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一定区域范围内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已成为环境理论界与各级政府共同关注的课题。
古城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在历史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交叉路口,古城面临保护与发展这两大主题、一对矛盾。古城保护与发展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领域充满论争的课题,也是一个充
人事考试作为我国人才选拔、水平认定的重要手段,是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纷杂繁重的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家长的工作.家长工作做得好,班主任工作顺理成章;家长工作做得不好,班主任工作就乱象丛生,麻烦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