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激光制瓣Lasik与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近视散光临床研究

来源 :广东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jia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是观察和比较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及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中央孔型晶体V4c植入术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的复性近视散光(散光度为-1DC~-3DC)患者60例(118眼),分为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LASIK,FS-Lasik)组30例(60眼)和有晶状体眼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组(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以下简称ICL组)30例58眼,所有患者随访六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视力、可预测性及有效性指数(efficacy index)及并发症。  【结果】:  1.飞秒组术后1、3、6个月视力分别是(1.05±0.12)、(1.09±0.16)及(1.09±0.17),ICL组分别是(1.06±0.23)、(1.10±0.20)及(1.12±0.21),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两组间的裸眼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飞秒组术后1、3、6个月等效球镜分别是(0.59±0.59)D、(0.40±0.56)D及(0.40±0.59)D,ICL组分别是(0.26±0.66)D、(0.22±0.52)D及(0.24±0.47)D,术后1、3个月两组间的等效球镜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飞秒组术后1、3、6个月有效指数分别是(1.04±0.13)、(1.09±0.15)及(1.09±0.16),ICL组分别是(1.20±0.40)、(1.23±0.36)及(1.26±0.38),两组术后1、3、6个月的有效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飞秒组术后不适主诉以干涩及视物模糊为主,ICL组术后不适主诉以光晕及视物模糊为主,随术后时间延长逐渐减轻、消失。  【结论】:  1.两种手术方式矫正中度近视散光均是安全有效,中央孔型ICL植入术的手术预测性及有效指数更优。  2. ICL植入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的视标行数优于飞秒组。
其他文献
目的:  (1)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Th17细胞表达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  (2)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therosclerosis,AS)和大动
为了提高椎弓根钉植入的准确性、安全性,改善现有手段人为因素大、操作繁琐以及监测设备昂贵等缺陷.作者设计了一种新型胸腰椎椎弓根钉植入导向器,以期减少螺钉位置不良的发
在脑梗死发病年龄明显年轻化的今天,鉴于部分早发性脑梗死患者并无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及饮酒、吸烟等危险因素,探索新的危险因素对于脑血管病尤其是中青年卒中的预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再灌注液对犬体外循环(CPB)中促炎性细胞因子引起的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成年杂种犬12条,根据再灌注液成分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去白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