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邦卓玛研究区处于青藏高原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中东段,由于藏南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极为优越,近些年已在藏南地区陆续发现了多处典型的金锑等多金属矿床,为了在藏南邦卓玛地区实现找矿突破,本文以金多金属矿为研究对象,以系统收集区域地质、化探等资料及野外地质调查为基础,深入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岩石地球化学、1:1万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等特征以及区域具有代表性金属矿床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产出特征,归纳和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提取与成矿有关的信息,建立一套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并且最终在研究区内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通过分析研究,获得如下主要成果:(1)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影响,区域上近东西向、北西向断裂、近南北向次级断裂及变质核杂岩等地段对藏南地区的金锑多金属矿的形成和分布起重要作用。(2)研究区内上三叠统涅如组为主要赋矿层位,以涅如组二段、三段最为显著。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有基性岩和酸性岩,岩浆的侵入活动对成矿具有重要影响。区内北西向断裂构造对Au、Au-Sb等多金属元素成矿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3)对研究区内辉绿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辉绿岩形成时间为137.7±0.9Ma,早于邻区金锑多金属矿的形成时间。辉绿岩中的SiO2含量为42.3751.70%,平均值48.65%;K2O含量为0.121.63%,平均值1.13%;Na2O含量为2.464.38%,平均值3.31%;K2O+Na2O为3.195.54%,平均值4.56%;K2O/Na2O为0.040.94。据Zr/Nb-Y/Nb及Ta/Yb-Th/Yb图解得出研究区内的基性岩具有富集地幔特征,另据Th/Ta及Zr/Hf比值表明基性岩浆在上侵过程中可能受到陆壳的混染。(4)利用元素的变化系数及其富集离散特征,对1:1万土壤地球化学所测得的元素进行分析,得出研究区内的Au、Ag、W、Pb、Sb元素成矿潜力较大,另据相关分析及因子分析得出研究区内存在4组元素组合,其中有3组元素组合含有成矿潜力较大的元素,分别为Au-Ag-W-Cu-Bi;Pb-Sn;Sb。(5)通过对研究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等信息的提取,并结合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的提取,在研究区内构建了地质-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最终在研究区内共圈定3处找矿靶区,同时对各靶区进行评价,并在1号和3号靶区内的局部异常地段进行工程验证,获得较好的效果,这为在该区内开展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