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适,作为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的中心人物之一,一生以“但开风气不为师”为己任,在文学、哲学、史学、道德、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做了令人瞩目的开拓工作。他最早将西方的教育理论引进中国,推动了语文教育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换,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语文教育家潜心探索,孜孜以学。本研究希望正视胡适文化人格的复杂性,通过对《胡适全集》及胡适主要教育著作的研读,系统地阐释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基本构成及内涵以及对当前教学的启示。在语文课程目标方面,胡适主张打破传统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束缚,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课程设置上,胡适删去了习字、文字源流、文学史等课程,增加了演说、辩论等口语训练,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内容方面,胡适突出了国语文教育,同时加强了国语文学习与古文的联系;教材编写上,胡适特别提高了白话小说的比重,按时代的先后选择可取的文章,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教学方法上,胡适吸取了胡适“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以看书代替讲读”、“自修”等方法取代传统的“讲读法”。胡适一生虽没有直接从事直接中小学语文教学,但广袤的学识、开拓的视野让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当时及现在均具有不可磨灭的参考价值。本文试图在对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进行全面分析的同时,着力辨析其积极与消极影响,结合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