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过渡金属氧化物因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具备层状钙钛矿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更是因其多样的奇异物理特性备受追捧,并且,通过掺杂的方式改变其物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工业生产需求已成为国内外课题组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温超导化合物YBa2Cu3O7-δ(YBCO)和自旋轨道耦合化合物Sr2IrO4进行制备和掺杂,并研究其结构特性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其物性变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采用金属有机物沉积法制备YBCO薄膜,更换不同衬底以及对前驱液按照不掺杂样品中Y3+浓度的十分之一进行Gd3+和Sm3+掺杂,研究衬底对薄膜生长的影响以及掺杂对其结构特性的改变。结果表明YBCO晶粒无法在与之晶格匹配度低的衬底材料之上进行结晶生长;掺杂后YBCO晶体结构产生了轻微的晶格畸变,且掺杂后膜内压应力减弱,导致晶粒c轴取向生长减弱。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Sr2IrO4化合物,通过Sr缺位掺杂的方式引入空位缺陷,利用正电子湮没技术通过测试样品的寿命谱来研究晶体内部缺陷随掺杂浓度的演变行为,结果表明随着Sr缺位掺杂浓度的增加,正电子的寿命呈现减小的趋势,这是因为当掺杂浓度不断增强时,样品内部产生轻微的晶格畸变导致空位型缺陷体积变小,从而使缺陷的寿命一直变小;当掺杂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正电子寿命又呈现变大的趋势,这是因为部分空位型缺陷和样品内某些残留的气泡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新的复合型缺陷,导致缺陷体积变大,从而使缺陷的寿命变大,同时也导致缺陷浓度降低。这种晶格畸变行为在样品的XRD衍射谱中也有体现,具体表现为各主相峰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发生了轻微的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