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框架效应被发现之后,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究,发现框架效应不仅存在于认知领域还存在于元认知领域。Koriat(2014)发现努力评估问题的不同表述方式(努力框架)对项目识记的努力程度(学习时间/努力评估值)没有显著影响,而影响了项目学习努力与其对应学习判断的关系,数据驱动努力框架下,努力程度高的项目对应的学习判断值更低,目标驱动努力框架下,努力程度高的项目对应的学习判断值更高,研究者称之为努力框架效应(Effort-framing effects),并进一步研究发现,不论是在自己学习还是在观察他人学习中该现象都会发生(Koriat,2014;Koriat&Nussinion,2017)。但是Koriat的一系列研究中都使用不相关词对作为学习材料,而实际学习环境与学习任务更为复杂。另外,学习者在自定步调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材料难度与激励分值非常敏感,根据以往研究,当学习难度有差异的材料时,通常自发地形成数据驱动的调节方式,对困难项目投入更多的时间或努力,并且对其作出较低的学习判断(Nelson,1988;Son&Metcalfe,2000;傅小兰,2003;林恒,2012);当学习分值有差异的材料时,通常自发形成目标驱动的调节方式,对分值高的项目投入更多的学习时间,并且对其作出较高的学习判断(Koriat,2006;陈金兰,刘学兰,2010)。从该角度出发,当引入项目难度或分值变量时,努力框架对学习努力及其与学习判断关系的影响是否不同?由此,本研究首先在中文环境下探究努力框架对学习努力及其与学习判断关系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项目间难度或分值不同时努力框架对学习努力及其与学习判断关系的影响。整个研究包括三个实验。实验1是单因素的被试间设计,在中文环境下使用不相关词对作为学习材料,初步探究努力框架对学习努力及其与学习判断关系的影响。自变量为努力框架类型,分为数据驱动努力框架和目标驱动努力框架,通过努力评估提示的不同表述方式来操纵。实验2则为2×2的混合实验设计,努力框架类型为被试间变量,再操纵词对相关性这一被试内变量的两个水平:相关与不相关,由此探讨项目难度不同时努力框架对学习努力及其与学习判断关系的影响。实验3也采用2×2的混合实验设计,努力框架类型同样为被试间变量,再操纵词对分值这一被试内变量的两个水平:1分与3分,由此探讨项目分值不同时努力框架对学习努力及其与学习判断关系的影响。综合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中文环境中使用不相关词对作为学习材料,数据驱动努力框架下,努力程度高的项目对应的学习判断值更低,目标驱动努力框架下,努力程度高的项目对应的学习判断值更高。(2)学习项目间难度差异掩蔽了努力框架对学习努力与学习判断关系的影响。(3)学习项目间分值差异对努力框架效应有一定限制作用,但该条件下努力框架效应仍能够显著产生。(4)总的来说,项目学习后的努力框架对学习努力与学习判断关系有显著的影响,但也受学习材料相关属性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