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遮蔽下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的研究分析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76s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阴影遮蔽是影响光伏发电系统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阴影遮蔽不仅降低了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还容易造成严重的功率失配现象和安全隐患。在局部阴影情况下光伏阵列P-U特性曲线容易出现多峰值,影响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正确性。克服阴影遮蔽情况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优化光伏阵列拓扑结构,提升光伏阵列的抗阴影性,从而减少功率失配带来的影响;二是对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进行改进,使算法在多峰值条件下具备寻优能力,提高寻优速度和精度。国内外对于阵列拓扑和跟踪算法均有一定的研究基础,然而研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光伏发电系统结构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通过分析光伏阵列的几种排列方式,结合Simulink仿真实验,研究了光伏阵列出现功率失配的原因。分析了一种并联式支路光伏发电系统,光伏阵列结构选用全并联的拓扑,利用并联支路抗阴影效果良好的特点,提高系统的抗阴影遮蔽能力,在阴影条件下不会出现严重的功率失配现象。针对并联光伏阵列的低压大电流输出特点选择逆变电路,使系统具有良好的电气特性,达到良好的仿真效果。在研究已有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基础上,分析了扰动观测法的跟踪特性和粒子群算法的跟踪原理。经典的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如扰动观测法的跟踪速度和跟踪精度相互制约,当跟踪精度过高时,启动时间过长,导致系统损失部分发电功率。分析了扰动观测法的两种改进算法,对其启动速度,光照突变下的性能及阴影遮蔽时的性能进行了比较,从原理上分析了粒子群算法的优缺点,通过分析光伏电池输出特性曲线,根据输出曲线的特点结合扰动观测法和粒子群算法对跟踪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全局扫描变步长的扰动算法,在不损失功率的条件下,提高算法的跟踪速度,并通过Matlab仿真验证算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该算法相对扰动观测法在电压等级越高的光伏发电系统上对跟踪速度的提升越明显。针对多峰值情况下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特性曲线的特点,分析该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验证该算法在多峰值条件下具有寻优能力。
其他文献
压电致动器作为压电智能材料最重要的应用,近年来成为微电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精密定位控制系统中,采用压电致动器作为其驱动控制部件,已经成为精密定位控制领域的技术
随着我国水电能源建设的不断发展,主要流域已相继形成梯级规模。为了发挥梯级水电站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梯级水电站联合运行和优化调度已成为学术和工程界研究的热点,其中,梯级水电站自动发电控制(梯级AGC)作为梯级水电站优化运行的重要内容,一直被研究者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水电站装机容量和装机台数的不断增加,以前针对中小流域梯级和中小型水电站AGC的优化算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大
期刊
作为电力工业控制中新型的交-交“绿色变频器”,矩阵变换器较传统变换器拥有诸多优势:比如结构紧凑,功率密度大;输入功率因数高,对电网谐波污染少;输出频率理论上不受限制;无中间环节的大容量储能元件等,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关注的最热点之一。首先,本文从研究对象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数学建模、控制方法着手,着重分析了双空间矢量算法对模块化MC(Matrix Converter)的调制过程,包括“虚拟整流级”
自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与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的是对能源的不断消耗和环境的日益恶化。为缓解资源紧张和改善环境,清洁分布式新能源供电技术已成为联合供电系统的研究热点。在直流微网系统中,一些分布式能源因受到某些环境因素的制约而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等特点,直接接入将会对系统造成冲击。采用直流微网供电网络,汇集各类分布式能源构成微网联合供电网络,实现对各能源特性的充分利用,能有效改善供电可靠性,使系
配电网的规划和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更好的满足城市的电力发展需求,本文研究了手拉手供电模式下城市电缆配电网的优化规划方法。提出优先规划电缆沟路径,将其结果作为城市电缆配电网规划的约束条件之一的规划思想。将负荷点当作顶点,将可能开挖的路径当作边,将该电缆沟道的建设费用作为各条边的权重,将电缆沟规划问题转化为一个加权图,采用最小生成树算法获得总费用最小的优化规划结果。在规划过程中提出采用“剪枝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