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磁感应加热温度场分析及其调控研究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nuo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壳体具有高比模量、高比强度、可设计性强和耐腐蚀性能好等优点,因此在航空航天、军事、能源、汽车和压力容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逐步成为动力结构、燃料系统、能源储运的关键组成部件及标准化产品。复合材料固化工艺是影响复合材料壳体性能和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壳体主要以热辐射、热对流和热接触等方式实现加热固化成型,热量以传递的形式由材料表面逐渐传导至内部,导致其加热效率偏低,材料内部温度场均匀性差,传统的加热方式导致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固化成型过程中有较大的能量损失。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探索新颖的壳体加热工艺,因此本文基于碳纤维材料的导电性及电磁感应的非接触高效加热特性,提出采用电磁感应技术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壳体加热固化成型新工艺。然而,线圈结构、电源输出参数、材料异质多相及属性的各向异性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感应加热/固化成型过程中的磁-热-化学场的分布及演变,因此需要研究感应加热碳纤维壳体的升温机理、壳体温度场分布规律及温度调控方法,以保证壳体的固化成型质量。碳纤维复合材料为各向异性的异质多相材料体系,交叉铺层的碳纤维壳体兼具编织及层合结构特征,其材料属性的各向异性、纤维交叠/编织结构等因素共同影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磁感应加热特性。为了研究碳纤维壳体温度场规律,需要针对碳纤维壳体在感应加热过程中的升温机理进行探索,因此本文通过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效电-磁-热特性、调控机制、复合材料感应加热机制及加热过程中的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建立壳体感应加热过程电-磁-热学多场耦合有限元细观分析模型,模拟计算交变磁场作用下纤维织构中的电场、涡旋电流及发热量的产生及分布情况,阐明碳纤维壳体感应加热过程中的升温机理及变化规律。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加热过程中温度场分布均匀性难以有效评价,采用图像熵值理论建立了碳纤维壳体温度场与二维图像熵值之间的关系,将温度场均匀性通过熵值进行表示,实现温度场均匀性的定量分析。感应加热碳纤维壳体所产生的温度场分布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因此本文研究了线圈尺寸/结构/位置关系、感应频率/电流、碳纤维热传导系数/电导率等因素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采用线圈中心区域温度场均匀性、温度数值及线圈长度为基准的设计优化方法,对线圈直径、位置关系、匝数取值范围的优化,在提高温度场均匀程度同时,实现温度有效提升和线圈长度控制。为提高复合材料感应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均匀性及升温控制精度,研究了多线圈组合的感应加热碳纤维壳体温度场调控技术。本文通过多线圈组合结构增加壳体加热面积,研究同频加热过程中线圈间距、磁极方向及组合方式对磁场、电场、涡旋电流及温度场分布的影响规律。为解决多线圈同频加热导致的温度场均匀性问题,提出了采用多线圈不同频率的耦合加热方式,通过改变线圈中磁场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实现壳体中涡旋电流及发热量分布调控,从而提高温度场分布的均匀性。根据感应加热强耦合性和非线性变化的特点及CFRP的体加热特性,采用自适应惯性权重的改进粒子群模糊PID控制算法,提高了碳纤维壳体感应加热温度上升时的响应速度,降低了升温过程中的温度超调量,提高了温度场控制精度。本文针对各向异性的异质多相碳纤维复合材料感应加热过程中壳体温度场调控进行研究,完成碳纤维壳体升温机理分析,温度场均匀程度的评价,以及相关参数变化对温度场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了多线圈组合的感应加热碳纤维壳体温度场调控技术,提高了复合材料固化成型过程中温度场分布均匀性及升温控制精度。通过上述问题的研究,本文成果还可以应用在大曲面碳纤维板材、异性回转体零件及复杂曲面零件的感应加热固化成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及成型质量,以及多线圈组合加热异形件结构的碳纤维壳体温度场的分析和研究。本研究为拓展高效非接触体加热技术在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应用中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为发展复合材料加热工艺分析及调控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报告文学写什么、怎么写,一直以来是学术界、文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铁流以自己的长篇报告文学新作《靠山》给予了新的回答。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将题材领域延展到历史深处,在深挖历史人物与故事中表现时代精神。作品从江西苏区写到沂蒙山区,从一百年前写到革命胜利,甚至到当下,在空间和时间上打开了报告文学创作的新维度,无论在题材选择还是在人物塑造,无论在艺术典型的创造还是在艺术手法上的运用,作者大胆创新,在报告文学
长篇报告文学《大国治村》作为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作者围绕“三治融合”的乡村振兴主题,以质朴规整的笔触记叙了浙江省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努力,将切实可行的发展经验为后继者娓娓道来。总体而言,作品主题明朗,结构灵动,语言鲜活,堪称反映乡村治理问题的报告文学典范之作。
冷轧带钢作为高端钢材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来需求逐步增加。退火炉加热过程作为冷轧带钢生产的一个关键工序,具有多参数、多干扰、非线性、滞后性与大惯性等特点,难以建立其模型,传统控制方法很难实现退火炉加热过程板温稳定准确控制。同时,钢种类型、带钢规格、带钢传输速度等状态参数频繁变化,导致该过程工况复杂,单一模态下控制器难以保证带钢质量的长期稳定,而现有的分工况环境下的智能控制器往往根据工况判定模块进行切
新时代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然而这一工作面临着多重现实挑战:网络技术的局限性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效果提出挑战,网络空间的复杂性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认同提出挑战,网络空间虚拟性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提出挑战。立足新时代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贯彻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新理念;牢牢掌握主动权与话
随着人类航天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必然越来越复杂,构建可为不同类型、阶段和需求的探测任务提供信息服务的标准和平台,并形成统一的通信与信息服务体系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提出将CCSDS协议和DTN网络相结合的混合协议体系,实现行星区域应用CCSDS协议,深空链路等大时延场景使用DTN网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使空间网络运行于更适应和优化的顶层服务之下。本文首先分析了深空通信链路的主要特点,
在卫星通信中由于其所处高空,可以脱离地面的地理束缚,存在通信覆盖范围广且不受地面灾害影响等优点,正逐渐弥补地面网络的不足。但卫星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例如使用毫米波无线通信使得天线尺寸过大,因而存在功耗大、带宽有限的缺点,因为发射卫星的成本和太空的物理因素,所以存在卫星的处理能力有限的缺点。这些问题使得卫星网络无法满足人们提出的网络服务高要求,因此亟需对现在的卫星网络加以优化,使其充分利用卫星有限的
报纸
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进行了大胆的叙事实验,包括对叙事时间、空间、视角的处理。《新中国未来记》中三维时间体的建构和时间流速的变化,显示出他在晚清变革浪潮中的思想困境和历史意识。小说中空间设定的焦点及散点背后也颇具文化意味,反映了近代都市的发展及近代文人“走出去”的世界意识。此外,小说有四层叙述者,多重隐身叙事者与现身叙事者并存,梁启超的自我主体性十分蓬勃,展现出对叙事的强大介入力,用以宣扬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