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正值我国金融业改革的关键时期,传统金融业和传统的互联网行业在其发展中相互摩擦,相互促进,两者相结合成为了新兴产物。2013年,或许是余额宝等产品首次走入千家万户的一年,但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这一年,传统的金融业务在互联网思维的激发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金融机构,诸如银行、券商、基金、保险等开始用变化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与此同时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新浪、京东、苏宁等也开始逐渐的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谋求进一步。这些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借助自己的优势“搅乱”着金融市场,也刺激着金融的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深入发展,金融产品也得到了创新。除了常见的P2P网络信贷业务,还可以看到垂直搜索、众筹、网络理财等互联网金融形态业务也在壮大发展,并逐渐开始得到监管部门和资本市场的认可。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最常见的一种业务模式,与其他互联网金融业务相比,发展最为迅猛。虽然国家大力倡导扶持小微企业,但就目前国内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来看,小微业务不良率普遍高于其他贷款,对于某些产品风险贷款比率甚至达到50%以上。出于风险控制的因素,部分商业银行对小微客户产生“排斥”现象。同时,由于银行审批程序复杂,也不能满足小微客户快速周转的要求。出于以上原因,P2P凭借其放款快,灵活的特点在国内推广开来,获得爆发式增长,得到长足发展。但随着P2P业务的快速发展,其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网络平台跑路并不少见,借款人违约也时有发生,鉴于此,本文试图从研究P2P网络借贷快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入手,对比国内外运营模式的异同,分析国内目前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现状,探究其所面临的风险,然后试图通过对比国内外P2P行业针对信用风险所做的控制措施,结合我国的社会背景与行业特点,建立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指标体系,并验证该指标体系的合理与适用性,最后对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方向做个判断,给出一些建议。具体如下:第一章是本文的背景部分,这一章主要对全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做出了说明,同时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方法,确定全文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第二章整理了国内外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梳理目前主流P2P网络借贷的运营模式与流程,重点关注目前国内P2P网络借贷的风险现状。第三章及第四章研究了P2P网络借贷的风险成因,他们包括但不限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IT风险(技术风险)、法律政策风险,同时通过大量的法律法规文件和案例对成因做深入的分析。第五章将结合第三、第四章复P2P网络借贷产生的原因分析,对P2P网络借贷参与主体借款人和P2P网络借贷平台以及政府三个方面提出了P2P网络借贷风险对策。在借款人方面主要在于建立一套完整的个人评级体系和贷后管理制度,针对P2P网络借贷平台主要从资本金管理、风险保障基金和引入第三方担保机制三个方面加强风险控制,同时加强政府对P2P网络借贷的监管力度。第六章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对全文研究不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做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