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在H7N9禽流感以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中的临床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脓毒症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背景与目的:2013年3月,中国首次报道了 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病例。之后该病毒在中国造成了广泛传播,以及大量死亡病例。同时在2016年,脓毒症的定义再度更新,引起了学术界以及临床工作者的广泛讨论。两种疾病都是进展迅速,病死率极高的疾病,一旦同时发生结果怎样,目前尚无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揭示H7N9禽流感病毒相关的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现其发生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最后评价 SOFA(Sequential[Sepsis-related]Organ Failure Assessment)与 SIRS(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在预测人感染 H7N9禽流感患者预后情况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病房收治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排除标准:在入院72小时内从血液、呼吸道标本以及其他无菌体液中培养出细菌及真菌,同时临床诊疗小组结合患者症状体征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判断为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1)围绕前期确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确定入院24小时并发脓毒症及72小时并发脓毒性休克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预后情况等。(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 ROC 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验证结果。同时采用 Cox 回归分析确定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3)比较SOFA、SIRS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中的差异,用ROC曲线对SOFA以及SIRS预测患者死亡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1)在14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中,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发生率分别为78.17%,39.44%。脓毒症的30天及180天病死率分别为19.82%与34.23%,脓毒性休克30天及180天病死率39.29%与62.50%。人感染H7N9禽流感,脓毒症,脓毒性休克三组患者,在年龄,脏器支持情况,24小时SOFA评分,24小时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中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乳酸脱氢酶水平(OR 1.014,95%置信区间1.004-1.023,P=0.003)是预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相关脓毒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其对脓毒症的发生进行预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890(95%置信区间0.819-0.960,P<0.001)。另外,年龄(OR 1.062,95%置信区间1.020—1.105,P=0.003),入院24小时CRP(OR 1.009,95%置信区间 1.001-1.017,P=0.023)、乳酸脱氢酶水平(OR 126.500,95%置信区间 3.585-4463.733,P=0.008)、D-二聚体水平(OR6.552,95%置信区间1.577—27.216,P=0.010)是发生脓毒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AUC 分别为 0.619(95%置信区间 0.526-0.713,P=0.017),0.707(95%置信区间0.620-0.793,P<0.001),0.752(95%置信区间 0.673-0.831,P<0.001)以及0.790(95%置信区间0.714-0.866,P<0.001)。入院72小时发生脓毒性休克是预测脓毒症患者30天(风险比(HR)82.110,95%置信区间2.373-2841.497,P=0.015)及 180 天(HR 17.492,95%置信区间 5.365-57.035,P<0.001)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3)14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符合SOFA评分标准者病死率为34.23%(38/111),符合SIRS标准者病死率为28.91%(37/128),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376)。应用SOFA、SIRS评分对死亡进行预测,其AUC分别为0.781(P<0.001,95%置信区间:0.704-0.858),0.642(P=0.010,95%置信区间:0.540—0.745)。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易并发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且一旦发生,则死亡率明显升高。由于上述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均容易获取,因此可用于临床早期识别及预警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发生和死亡。最后,早期SOFA评分较SIRS更能很好的预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死亡,可在临床推广应用。第二部分脓毒症在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中的临床研究:临床特征,危险因素以及预后分析背景与目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是一种严重的且往往致死的疾病,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移植、血液系统疾病等免疫抑制人群。在肝衰竭患者中的发生得到关注较少。而且既往曲霉菌相关脓毒症的研究只是集中在病例报道,深入研究更是罕见。因此本文拟针对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相关脓毒症进行研究,描述其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情况,探索影响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期待降低此类患者的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病房收治的肝衰竭患者。采集患者一般情况,合并基础疾病,肝衰竭原因及分型,入院以后的合并症,治疗以及预后情况。同时对于确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收集辅助检查情况,伴随症状,入院72小时以及诊断曲霉菌感染72小时内的SOFA评分情况。以明确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同时分析不同抗真菌药物对预后的影响。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077例肝衰竭患者中,53例(4.92%)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确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72小时内53例患者均发展为脓毒症,其中5例出现脓毒性休克。53例患者确诊72小时SOFA评分为9.00±2.93(范围5-19)。最终83.02%(44)的脓毒症患者死亡。不同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对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另外,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肾综合征(OR=2.549,95%置信区间1.253-5.189,P=0.010),抗菌药物应用(OR=4.559,95%置信区间1.851-11.228,P=0.001),糖皮质激素应用(OR= 17.395,95%置信区间9.286-32.585,P<0.001)是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侵袭性肺曲霉菌是肝衰竭患者中一种病死率极高的并发症,极易出现脓毒症。肝肾综合征,抗菌药物应用,以及糖皮质激素应用是发生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肝衰竭患者存在上述危险因素,且出现如咳嗽、咯血等肺部感染的症状时,临床医生需警惕是否存在曲霉菌感染。
其他文献
2.摩擦力和粗糙度涂布纸比非涂布纸更光滑。然而,由于表面处理,超级压光纸比新闻纸和WFU更光滑。图5描述了摩擦系数μ1-3和表面粗糙度Ra之间的关系,显示粗糙纸张比光滑纸张摩
通过小试试验模拟生产过程中不同因素对一级大豆油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影响一级大豆油酸价回升的主要因素为碱炼过程中的加碱量。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对企业生产出高质量
近期,记者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省修订了用水定额两个地方标准,《农业与农村生活用水定额》、《工业与城镇生活用水定额》两项标准将于今年12月2日开
为研究不同营养水平饲粮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7.22&#177;0.2)kg的150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种断奶仔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
综合评述了钛一氢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钛是一种具有同素异型转变点L(1155K)的吸氢金属,氢在α钛和β钛中有不同的溶解度,在Tc以下易形成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的TiH2,氢原子溶解在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种物质质量要求也不断提升,尤其是食品质量,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本文介绍了13例急性二硫化碳中毒的患者,对其临床表现,中毒机理及诊断意见进行了讨论,对综合支持疗法提出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