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各国面临的严重挑战。为了应对气候的变化,全球变暖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等这些问题,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首选。面对能源资源的短缺以及环境的恶化,人们开始反思,究竟该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如何做到低碳化,怎么样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些都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至关重要的问题,而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经济扶持力度加大,西部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遭遇着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恶化的发展瓶颈。2010年西部地区GDP为80901.03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为20.16%,而其能源消费量为96680万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31.39%。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单一、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已经成为其发展低碳经济的阻碍。因此,正确认识和评价西部十省碳排放状态和发展趋势对于低碳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从低碳经济的内涵出发,首先从碳排放、碳汇、碳经济及碳科技四个方面构建了碳排放状态比较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分别使用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对西部地区的碳排放状态进行了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并对西部各省的碳排放进行了预测。 通过分析,文章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 (1)通过对西部的横向对比发现:西部地区低碳水平较高的有广西、四川和重庆三省,广西在碳排放、碳汇、碳经济和碳科技四个方面的表现突出,因此其综合得分排在第一,其在西部地区“低碳化”水平最高。四川省在碳排放和碳汇两个方面得分靠前,说明四川省在节能减排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且具有较高的碳汇能力。重庆在碳科技方面表现突出,其对“三废”的治理能力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综合得分较低的有新疆、宁夏、贵州和内蒙古四省,这四个省低碳经济发展程度落后,其它三省份处于西部中游水平。 (2)通过分析各个省份低碳化发展路径发现:在2003年以来,宁夏、陕西2省的低碳化水平呈现逐年改善的趋势,即呈现“稳中前进”路径特征;甘肃、广西、贵州、青海、四川、云南、重庆7省份的低碳绩效得分虽然在前期呈现反复波动形态,但总体是递增的,即呈现出“曲折中前进”的路径特征;内蒙古的低碳绩效得分随时间出现反复波动形态,总体变化不显著,即呈现“摇摆不定”的路径特征;新疆的低碳化水平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即呈现“总体后退”的路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