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回顾20世纪中国文学时,艺术与人生,艺术与政治的关系一直是主线.从30年代开始,就担任党在文艺界领导的周扬,对这条主线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对周扬文艺思想研究过程中发现,车氏是周扬情有独钟的文艺理论家,对周扬的影响非常大.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什么会接受一个持"一种不确切的肤浅"的"人类学"意义上的唯物主义的俄国革命家的理论,也引起了作者极大兴趣.以别、车、杜为代表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理论,特别是车氏的文艺理论所以能在中国广泛传播,首先得归功于周扬,这已是定论.国内对车氏的文艺观研究不多,散见于各种文学史、美学史、文学批评史中.把周扬和车氏进行比较研究则基本上是空白,从这方面看,该选题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在研究方法上,该文立足于原著,引用车尔尼雪夫斯基和周扬的原文,进行归纳、逻辑论证和比较研究.在研究内容上,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具体分析、比较他们的艺术本质观、艺术创作观和唯物主义美学观三个方面的一些基本的同与异;其次,分析他们同与异的原因以及周扬在接受过程中的创造性转化;最后,该文认为:一般情况下,后人对前人学术理论的接受,现实生活、文学传统、哲学观三个因素都会导致影响和变异,但文学传统和哲学观很大程度上是起基础作用的,而现实生活则起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