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海经济区1986年3月在江苏省徐州市成立,由苏、鲁、豫、皖四省接壤的14个地、市组成。15年之后,进一步发展到20个地级市,面积17.8万平方公里,人口1.2亿。虽然淮海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近些年来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总体发展水平大大逊色于国内其他经济区如长三角、珠三角。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淮海经济区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从理论上阐明政府干预对于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为政府干预区域经济提供理论依据;从实践上为区域决策者提出一些关于如何使淮海经济区走出尴尬、使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得以改善的战略构想,供决策者参考。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淮海经济区及其相关问题的现有研究成果,概括总结了这些成果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其次对淮海经济区作了一个概述,包括其形成过程和发展现状介绍、发展瓶颈因素分析;然后阐明了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地位和作用:接下来详尽研究了徐州和淮海经济区的发展战略问题,包括中心城市建设、产业规划、融资与投资环境建设、和谐经济区建设、区域一体化等方面,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与核心;最后是本文的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