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砂轮微量润滑磨削镍基合金GH4169力学模型与微观形貌评价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doucun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镍基合金作为一种耐高温、高强度、耐腐蚀等优异综合性能兼备的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艇、化工设备等领域。但是其高硬度、高强度等优点也给加工带来了困难,如何降低磨削温度、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成为镍基合金精密加工所面临的难题。尽管在过去几十年用于镍基合金材料的特种加工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磨削仍然在镍基合金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制造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现代磨削技术的发展主要原因之一是新型磨料磨具的出现。传统磨料不能满足高硬度,高强度和强耐磨性等难加工材料的加工要求,虽然超硬磨料适合加工镍基合金,但其修整和制造成本较高。1981年,诺顿公司在溶胶-凝胶工艺中添加晶种制备了Seed-Gel陶瓷刚玉磨料(SG),因其良好的磨削性能和较低的成本成为一种介于超硬磨料和传统磨料之间高性价比产品,但SG砂轮加工镍基合金的磨削机理和砂轮磨损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另外以诺顿公司长柱状TG磨粒、3M公司三角板状CubitronTMII磨料为代表的固定形状SG磨料也被广泛应用于高温合金的加工。但是目前可控颗粒形状的SG磨料生产线核心技术被国外公司垄断,且这类磨料进口价格昂贵,导致该磨料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采用优质砂轮可以提高磨削效率和工件表面质量,并且可以降低磨削热的产生,另外,如何增强磨削区的散热,探索一种合适的冷却润滑方式减少镍基合金磨削烧伤同样至关重要。针对以上瓶颈问题,论文开展了可控形状SG磨料量产生产线的研发工作,对比了白刚玉、SG砂轮的磨削性能和磨损状态;研究了SG砂轮表面磨粒移动高度和转动高度分布,基于材料去除机理和力学行为,建立了不同润滑工况下的SG砂轮力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最后分析了纳米流体微量润滑在SG砂轮磨削镍基合金过程中的冷却润滑机理。论文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分析了镍基合金应用需求、材料力学特性和加工瓶颈;综述了国内外陶瓷刚玉磨料的研发路线,分析了溶胶-凝胶法制备陶瓷刚玉磨料的工艺流程和优势,总结了国内外可控形状SG磨料量产技术,分析了多种冷却润滑方式的优势和技术瓶颈。(2)分析了我国可控形状SG磨料量产技术发展瓶颈;基于溶胶-凝胶法制备陶瓷刚玉磨料的生产工艺流程,依次研发了生产线传动系统、定量精准涂敷系统、多能场智能干燥与管控系统、颗粒收集与微模具清理系统、脱模剂精准喷覆与回收系统,进而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可控形状SG磨粒量产生产线。(3)分析了SG砂轮磨损机理并开展实验研究,采用白刚玉和SG砂轮磨削镍基合金GH4169,研究了白刚玉和SG砂轮材料粘附、堵塞以及磨粒破碎等主要磨损机制;探究了磨削参数对砂轮磨削力、工件表面微观形貌、磨削比能的影响规律,揭示了SG磨粒微破碎引起的多切削刃磨削机制。(4)揭示了SG砂轮/镍基合金GH4169材料去除机理,分析了单颗磨粒与工件的接触状态和面积,建立了基于材料断裂和塑性堆积原理的单颗棱锥形SG磨粒磨削力模型;建立了SG砂轮表面磨粒角度与突出高度符合高斯分布的位姿模型,分析了SG砂轮动态有效磨粒的切削深度,进而建立了干式、微量润滑、纳米流体微量润滑工况下的SG砂轮磨削力模型。(5)建立了不同润滑工况下SG砂轮磨削力数值仿真模型,并对磨削力预测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基于磨削区强制换热理论,探究了三种润滑方式下磨削参数对SG砂轮的磨削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了不同润滑方式对工件表面微观形貌和磨削区温度的影响规律,揭示了纳米流体微量润滑在SG砂轮磨削过程的冷却润滑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由于处于温度最高、应力最复杂、环境最恶劣的部位而被列为第一关键件,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承担着将高温燃气转化为动能为飞机提供动力的功能,是发动机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了提高涡轮叶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稳定性,需要采用气膜孔冷却技术,航空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空气流经微孔形成气膜起到冷却和保护叶片作用;气膜孔直径小、数量多、空间角度复杂,加工质量要求高,传统的钻头钻孔、电火花加工和电化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预制装配式结构在建筑领域内应用广泛,符合工业化生产的发展方向。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的连接问题是目前装配式结构抗震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重难点问题,采用干式连接方式将构件进行可靠连接是一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钢骨混凝土组合柱基节点干式连接方式,其连接模块处后期不需要绑扎钢筋及浇筑混凝土,降低施工成本。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为研究预制装配式钢骨
随着“十三五”和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环境问题依然是“十四五”的关键。反硝化深床滤池,作为解决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常规工艺出水总氮超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兼具脱氮除磷和砂滤功能。本试验中反硝化深床滤池采用了一种新型气水分布系统,可直接承托滤料,降低了滤池的基建成本,气水分布均匀,降低了运行能耗。本文以高效沉淀池出水作为中试原水,重点考察自主研发的反硝化深床滤池处理市政污水效能,探究该滤池的影响因素的主
在当前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下,再生水作为“第二水源”,将其合理回用,可减少水环境再次污染的同时也可缓解水资源紧缺,具有社会、经济、环境三重效益。随着再生水不断地推广应用,其中的某些有害污染物在回用过程中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安全带来一定的潜在危害。为保障再生水在回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评价回用过程中各类风险因子对人体和生态的潜在危害和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便为当地再生水回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机动化程度的日益加重,居民出行的个性化发展越来越快,直接表现为出行需求的急剧增加。城市道路交通流量剧增带来的交通压力前所未有,交通供给难以支撑现代出行需求的窘境日益突出,带来了交通拥堵、出行安全、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降低人们出行满意度,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研究城市路网交通拥堵特性,实施区域交叉口的协调控制,对缓解城市路网的交通拥堵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工程价值。
从绿色建筑到健康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营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起初,人工环境学只将热湿环境、空气品质作为营造热舒适环境的主要研究对象,近几年,光环境、声环境等极易被忽视的环境因素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遗憾的是,目前已有研究多是从环境变化的角度,即工况或场景设置角度对环境的满意度和舒适度进行主观评价,且相关标准只是从建筑性能方面规定了必须得到控制的项和用以评分的项,并未根据建筑使用者的客观生理指标作
我国幅员辽阔,各种地形错综分布,地质构造复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建设工程也在不断增多,而地质环境对工程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为保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以后的使用安全,同时降低工程建设的开发成本,需要在工程开始前进行合理规划,从多个视角对地质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对此可借助三维可视化模型再现三维地质信息,准确地获取信息并分析预见问题,以达到对工程直观有效地规划设计。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
钢筋混凝土楼板是当今许多建筑物中应用的最为广泛的结构部件之一,在建筑室内出现火灾时,水平布置的楼板最容易受到大范围的火灾作用而出现较为严重的损伤,组成楼板的钢筋与混凝土遭受火灾作用时及火灾后,二者的材料性能必然会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对楼板的承载能力必定会造成一定的削弱,对楼板的安全使用势必会产生影响。建筑物在遭受火灾作用时,由于存在受热的不均匀性,结构的损伤与破坏也是在局部发生的,直接对其进行拆除
限量供油润滑(Limited Lubricant Supply,LLS)使用有限量的润滑油对润滑点进行润滑,使零部件工作在降磨减摩最佳润滑区域,降低搅油和摩擦功耗,已成为摩擦学设计的新趋势。在限量供油润滑中,可通过表面改性控制摩擦表面润滑油的分布,从而实现润滑增效。目前常用方法包括镀层、化学涂层、表面织构等。油性剂可在摩擦表面自发形成吸附膜,改变其表面能,从而影响限量供油润滑,但该方面的研究尚未系
滚动轴承是旋转机械中应用最多的核心支撑部件之一,在高铁动车组齿轮箱中常用其支撑轴旋转。滚动轴承发生故障时,通常采集振动信号反映运行状态,表达故障特征信息,但传统的振动信号分析方法过于依赖数据,特征选择与提取困难。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故障诊断向着智能化趋势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振动信号,运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实现了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与剩余寿命预测,具体内容如下:(1)滚动轴承故障诊断试验与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