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IPv6的切换策略与实时性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WICHS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移动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飞速发展,智能终端设备急剧增加,如何能够随时随地接入网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线通信,已经变成当前最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移动IP技术是实现无缝通信的关键,当前主要有两个版本:移动IPv4和移动IPv6。IPv4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已经逐渐淘汰,IPv6必将取代IPv4成为新的互联网协议。移动IPv6是基于主机的移动性管理协议,它的切换时延较长且数据包丢失率较大。本文以RD-MIPv6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和优先级缓存的改进方案ERD-MIPv6。ERD-MIPv6在L2预测到切换即将发生时提前执行本地注册过程,从而减小切换时延。移动IPv6的切换过程需要主机参与,给移动终端带来了一定的负担。为此,IETF又提出了基于网络的移动性管理协议——PMIPv6。PMIPv6不需要移动节点参与切换,由新引入的移动性管理实体:本地移动锚点和移动接入网关代表MN完成切换。本文针对“反应式”快速切换机制丢包率较大的问题引入了基于LMA缓存的改进算法E-FPMIPv6,该算法在LMA上引入数据包缓存链表P_LIST执行优先级缓存策略,最大限度降低切换对通信的影响。PMIPv6是一种局部移动性管理协议,而MIPv6是全局的移动性管理协议,要实现MN的全球无缝切换,需要PMIPv6和MIPv6交互工作。于是,在本文的第五章提出了E-IBPM算法实现ERD-MIPv6和E-FPMIPv6的域间互通。最后,在NS2上搭建仿真平台将几种改进算法与标准协议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性能更加优越,无论是切换时延还是丢包率都有明显改善。
其他文献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网上考试成为网络研究与应用的热点之一。网上阅卷是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基于网
嵌入式系统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应用程序四个不同组
学位
时滞混沌系统是一种无穷维系统,它可以产生结构相对简单,但含有多个正Lyapunov指数的超混沌系统,该系统具有极高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的时间序列,使之在安全通信中拥有广阔的应
合成孔径雷达具有全天候、远距离和穿透力强等优点,能在恶劣的环境下以高分辨率提供详细的地面测绘资料和图像,在现代侦察任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目标
在当前,针对信息传输的可信性研究主要是基于合理的网络技术,使得本地网络和外部网络信息交换是安全的,但是往往忽略了在本地网络中后台数据源的可信性。基于安全数据库的信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无线系统(Next Generation Broadcast-Wireless,NGB-W)在兼容单向广播网和双向蜂窝通信网的基础之上进而升华,可具备三网融合的多样化业务,可提供用户单向广
超宽带(Ultra-Wideband UWB)传输技术相对于扩频通信等传统窄带和宽带通信方式而言是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业界普遍认为它是下一代短距离(1-100米)无线通信与定位系统的解决方
多传感器遥感图像融合是数据融合的重要内容,也是遥感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航空航天中不同传感器拍摄的同一地区多光谱(Multispectral,MS)图像和高分
随着视频采集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采集与处理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医学影像设备、消费类电子等各个领域。由于视频采集系统对传输速度、处理速度、采集环境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