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芝麻内生细菌防治芝麻立枯病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527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侵染芝麻引起的芝麻立枯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病害,广泛分布于我国各芝麻种植区。生产上控制该病害主要采用施用化学杀菌剂的方法,但对环境危害严重。目前,在尚缺乏有效抗病品种的情况下,利用内生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对芝麻立枯病进行生物防治,不仅能克服以上不足,而且具有防效稳定、环保和安全等优点。本研究以立枯丝核菌为靶标菌,以从不同种植区芝麻苗根部分出的内生细菌为研究对象,对内生细菌的分离、生防细菌的筛选、内生细菌的定殖及内生细菌的特性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筛选出对芝麻立枯病有生防效果的内生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利用表面消毒涂布平板的方法,从大田72份不同品种健康芝麻苗根内获得内生细菌399株,结果显示,同一种植区不同芝麻品种中内生菌的数量和种类存在差异;不同种植区同一芝麻品种中内生菌的数量和种类存在差异。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利用PDA、KBM和MYG等3种不同的培养基,以分离到的399株内生细菌为出发菌株,筛选对立枯丝核菌有拮抗性的菌株。结果在3种培养基上共获得210株对立枯丝核菌(R.solani)有拮抗性的菌株,占供试菌总数的52.6%。温室盆栽生防试验,初步建立了筛选芝麻立枯病拮抗菌的筛选体系,病原菌与土的添加比例为1:1000(W/W)。利用该体系,通过拌菌法活体筛选芝麻立枯病拮抗性菌株,以平板筛选出的210株菌为供试菌株,共获得6株对芝麻立枯病有生防效果的拮抗菌株;编号分别为B16、b10、D31、e23、G10、I10,其中菌株G10的生防效果最高达52%。对菌株b10和G10进行了田间小区生防试验,防效分别为31.8%和42.5%。分别以壳聚糖(Chitosan)和几丁质(Chitin)作为唯一碳源,利用透明圈法测定了210株内生细菌产壳聚糖酶(Chitosanase)和几丁质酶(Chitinase)的能力,结果显示42株内生细菌具有产壳聚糖酶的能力,5株菌具有产几丁质酶的能力,分别占分离总数20%和2%;利用牛奶平板测定了拮抗菌产蛋白酶(Prolease)的情况,共165株产蛋白酶,占分离菌总数的78%。对盆栽筛选出的6株生防菌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菌株G10有产壳聚糖酶的能力,I10有产几丁质酶的能力,6株菌都具有产蛋白酶的能力;另外,测定了6个菌株在PDA平板上对于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西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yces graminis var.tritici),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等菌的抑制能力,结果显示6株菌均表现出广谱的抑菌活性;同时,对G10菌株进行了KBM培养基液体摇瓶发酵,测定其发酵液中壳聚糖酶活,结果显示,发酵24h时酶活最高达1.7U/mL活力单位。通过水琼脂法和灌根法两种方式,利用胶体壳聚糖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测定了G10菌株在芝麻根系内部的定殖动态,发现G10菌株在芝麻根部可以长期定殖。分别利用培养特征、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G10菌株进行鉴定,该菌属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其他文献
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发展用水节约型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主方向,然而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相当严重,渠道衬砌是减少输水损失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在渠道衬砌方式中,混
水文预报和水电站水库(群)调度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内容,及时可靠的水文预报能够为防汛抗旱、径流调节等提供信息,是采取各种水利工程措施及调度决策的依据;水电站水库调度
我国喀斯特地区分布较广,这些地区在水资源利用问题突出,水能资源又很丰富,大量已建和待建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资源利用等项目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防渗堵漏处理,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