箍筋约束混凝土滞回本构模型分析及适用性初探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x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反应性能研究的主要手段是对结构构件进行动力非线性分析。分析计算的准确性除输入的地面运动外,还取决于分析模型和材料模型的合理性。目前,针对分析模型,研究者们已开发了具有相当精度的纤维模型梁柱单元。而在材料模型方面,由于混凝土材料自身特性和结构受力的复杂性,现有程序中的混凝土滞回本构模型都对实际试验结果做了很大程度的简化,导致其没有完全反映出混凝土材料的滞回特性。而材料模型的合理性与否会影响到非线性反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尽管研究者们已提出了较多滞回模型,但尚未有哪一种模型能完全、合理地反映强度降低、卸载-再加载刚度退化、裂缝反复张开与闭合、滞回耗能、随机加卸载等滞回特性。因此,分析比较现有的约束混凝土滞回应力-应变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因素更加全面和合理的模型,对提高动力非线性分析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搜集了现有的约束混凝土滞回应力-应变模型。着重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9种模型。即Mander模型、Martinez模型、Sakai模型、焦点模型、Blakeley模型、过-张模型、袁锦根模型、朱伯龙模型、滕-邹模型。对部分模型局部明显不当的地方进行了分析。并考察和总结了各个模型的特点。然后分析了约束混凝土滞回模型关键参数的变化对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压弯试件反应的影响。包括试件荷载-位移曲线的形状、骨架线形状、强度、位移延性,滞回耗能能力等。在此基础上,综合现有模型的优点,兼顾材料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易于将其添加进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中),提出了一种考虑因素更全面、加卸载规则更为合理且能够反映混凝土材料各种滞回特性的本构模型。通过与其它模型的对比计算分析,说明此模型是合理的。本文研究工作表明,现有滞回模型的复杂度和适用性没有得到统一。有的模型合理性好,但参数过多,表达形式过于复杂。有的模型表达形式相对简单,但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在约束混凝土滞回应力-应变模型的各个参数中,εcu的变化对构件水平力-位移滞回曲线影响很大。材料考虑耗能与否对构件的耗能计算结果影响较大。本文提出的模型考虑因素更全面,并对受拉等影响因素较小的部分做了适度简化。兼顾了复杂性和适用性。
其他文献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良好的粘结性能,是两种材料能够协同工作的基础。为了确保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粘结锚固良好,每根钢筋均需要被混凝土包裹,在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施工
随着钢-混凝土结构理论的日益完善和大量建筑物对承重柱要求的提高,本文主要在总结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针对该新型组合柱提出了一种新的截面形式,即内置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地下厂房方案在山区和丘陵地区水电站建设中日益得到重视,一些大跨度的复杂地下洞室群相继出现,在加大了设计难度的
隅撑支撑钢框架(KBF)是一种新型的耗能支撑结构形式,在梁柱连接附近设置一段隅撑,一端与柱连接,另一端与梁连接,主撑杆连接在隅撑上,为框架提供侧向刚度。支撑体系中把隅撑设
柱支承钢筒仓作为一种简单、经济的结构类型,已广泛应用于矿业、冶金、粮食、水泥等工业领域。近些年来,各国学者对钢筒仓的结构行为,尤其是稳定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多数
随着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日渐增多,其工作性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表明柔性基础下与刚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有显著的差异,而对于柔性
筒型基础的形状为顶端封闭、下端敞开的倒置筒状或倒置杯状,沉放安装主要机理是负压原理。目前在港口、海洋、水利和桥梁工程中,作为浅基础的的筒型基础的沉降及稳定问题是筒
我国60%以上的地区位于地震带,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多数地震发生在农村地区。农村民居由于村民缺少抗震意识、知识,建造缺少监管,近年
多层砖混砌体房屋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结构形式,由于其施工简便且造价较为低廉,因此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被广泛使用。砌体结构是一种脆性结构,抗拉、抗剪能力低,整体性和变形性能较差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环境治理的需要,清淤工程相继展开,淤泥大量产生,致使许多土地被占用,另外,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路堤填筑需要征用大量的土方,造成土地资源严重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