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ubn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农业害虫。由于长期依赖化学药剂防治,甜菜夜蛾目前对大多数常规杀虫剂已经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甲维盐(Emamectin benzoate)作为一种高效、持效期长且作用机理独特的新型生物源杀虫剂,在田间对鳞翅目害虫尤其是甜菜夜蛾具有很好的防效。为更加合理的使用甲维盐,延长其在甜菜夜蛾防治中的使用寿命,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有必要深入探明甲维盐与甜菜夜蛾之间的互作关系。大量研究表明,杀虫剂施于田间后,对目标害虫具有亚致死效应,不仅可以影响其生理生化指标,还能导致其产生抗药性。因此,针对亚致死剂量甲维盐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及其体内相关解毒酶活力、基因表达量影响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甜菜夜蛾对甲维盐抗性演化过程,并为甜菜夜蛾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本研究首先在室内条件下通过毒力测定明确了甲维盐对甜菜夜蛾的亚致死剂量,继而使用亚致死剂量对3龄甜菜夜蛾幼虫进行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状况并组建生命表,并结合q-PCR和酶活分析,系统研究甲维盐对甜菜夜蛾的亚致死效应,期以阐明甜菜夜蛾对甲维盐抗性可能的分子演化机制。试验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室内生测获得甲维盐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处理72h后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5.8037+1.3285x,致死中浓度为 LC50=0.248 mg·L-1,SE=0.04,95%的置信区间是0.18~0.35 mg·L-1,R 值为 0.9971。2.使用亚致死剂量(LC5、LC20、LC50)甲维盐处理甜菜夜蛾3龄幼虫,结果表明三组亚致死浓度处理下甜菜夜蛾的幼虫历期、蛹期、产卵前期、畸蛹率和畸翅率相比CK均显著上升(P<0.05),而成虫寿命、产卵期、化蛹率、蛹重、羽化率和单雌产卵量和孵化率则显著降低(P<0.05),揭示了亚致死剂量甲维盐对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具有抑制作用。3.测定分析甲维盐处理后甜菜夜蛾幼虫体内三种主要解毒酶,即多功能氧化酶(MFO)、醋酶(ES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力及其对应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三种亚致死剂量甲维盐(LC5、LC20、LC50)胁迫72h后,甜菜夜蛾体内MFO比活力及SeCYP450表达量较对照均极显著上升(P<0.01),且二者变化趋势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先上升后下降。同时,GST比活力也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而SeGSTs与SeGSTs1在胁迫后的表达趋势与GST比活力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SeGSTs表达量随着处理浓度的上升而极显著升高(P<0.01),SeGSTs1则随着处理浓度的上升而下降。在3个亚致死浓度甲维盐处理下,EST比活力均被极显著抑制(P<0.01),同样的趋势也反映在SeCarE表达量的显著变化上。因此,MFO、GST及其相关基因SeCYP450、SeGSTs、SeGSTs1均有可能参与了甜菜夜蛾对甲维盐抗性的分子演化过程。4.本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MFO、EST的比活力分别与SeCYP450、SeCarE表达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GST活力则只与SeGSTs表达量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而与SeGSTs1表达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推测三种解毒酶作为超基因家族酶,其比活力的变化是由几种相应基因综合作用决定的,而某些基因可能对于其相应解毒酶的比活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这些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