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五”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而迈向全面小康的过程也是实现社会平等的过程,平等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卢梭的代表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对不平等的起源与人类社会的真实需要洞察得最为坦率、真挚。卢梭认为,人类是生来平等的,但随着文明社会的产生以及私有制出现,逐渐迈入不平等的深渊。基于其心系人类命运的强烈责任感和个人多年来的思考,卢梭提出建立“公意”下的社会契约的理性国家。《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对真理执着向往使得他的平等思想拥有了超越时代局限的永恒价值,其辩证法思想的理论精华、不平等思想的革命批判精神及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社会适用性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其纯粹理性人格的立论基础与历史唯心主义的研究方法,使得他的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同样将建立公正平等社会作为其所追求的毕生事业的马克思,反对基于抽象的人类理性,以唯心主义的方法解释社会现实,从抽象的平等原则建构平等社会,强调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从现实的人以及现实的社会关系出发,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以及政治经济学原理阐释平等,在现实的根基上构筑平等理想,实现了对卢梭平等观的超越。问题是,如今我国贫富差距加大,如何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内涵,落实共享理念,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人人参与、人人建设、人人享有,以《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为撬动支点,开启人人共享、人人平等的深层价值追寻。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介绍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本文研究方法和本文创新之处四个方面。第二部分论述《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的创作背景。介绍《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来源以及作者卢梭个人的生活背景及独特心理结构。第三部分介绍《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的平等思想内容。论述卢梭眼中的平等内涵以及人类不平等产生的根源与不平等辩证发展的过程。第四部分是评析。辩证地评价《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的平等思想,论述其辩证法思想的理论精华、不平等思想的革命批判精神、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社会适用性仍具现实意义。同时,揭示卢梭平等思想纯粹理性人格的立论基础与猜测、历史唯心主义的研究方法,实践形式主义的实现途径的理论局限。第五部分是比较。揭示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具体现实个人的立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转向、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平等,在现实的根基上构筑平等理想,实现对卢梭平等观的超越。第六部分是结语。探索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平等的思考,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平等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平等的实现三方面,讨论理论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