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氧踏板操开始出现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直到2011年,其正式以竞技项目进入世界舞台,不管是规则还是赛事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归纳与数理统计分析法,通过对有氧踏板项目竞赛规则进行深入了解的前提下,从表现有氧踏板项目艺术性的队形与空间的合理利用、主体内容、主题与风格等方面,以及表现完成的技术技巧、一致性等方面入手,对第十三届健美操世锦赛有氧踏板项目,进入决赛的7支队伍成套动作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旨在分析当前有氧踏板项目的竞赛要求和编排趋势,把握有氧踏板项目制胜因素,为我国在有氧踏板项目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从而推动有氧踏板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通过分析对比,研究结果如下:1.此次比赛中国队出色的发挥,不仅获得冠军头衔,并且完成分及艺术分均获得最高分,但我国队伍不能松懈,继续把握有氧舞蹈项目发展趋势,在确保完成分的基础上,提高艺术价值,保持我国在有氧舞蹈项目上的领先优势;2.有氧踏板成套动作主题与风格的凸显,对艺术效果的评定至关重要;音乐速率都高于规则规定的范围,中国队仅为150.32BPM,与其他队伍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3.过渡与连接动作所带来的承上启下价值已超过自身的价值,已然成为评价成套动作艺术性的标准之一;4.此次有氧踏板比赛,空间运用类型集中在“B-C-B”、“B-A-B”和“B-C-A-B”,中国队对空间运用的次数较少,运用类型不够丰富;5.托举动作成为整个动作一大亮点,除了西班牙队,各队伍不管托举动作结构还是托举形态都趋于复杂化,但将托举动作与踏板结合的队伍较少。中国队有待在此方面有进一步改善;6.从艺术角度、观赏者角度、编排难易角度来讲,队伍中男女比例是很关键的,采用4男4女组合,在动作的创编、配合上都达到理想状态,体现了运动与人文的和谐。对此针对中国队提出如下建议:1.正确理解规则,把握最前沿的编排原则及编排思路,保持中国队动作规范、舒展等特点;2.应注重成套动作主题与风格的把握和创新;3.完善踏板的利用不足,增加托举动作的创新性、流畅性;4.增加踏板队形的次数或者合理设计踏板队形样式,使对场地的利用更加合理;5.继续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整体水平,强化队伍对技术技巧的理解,量化集体训练,提高集体动作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