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竞争前所未有的在全球平台上展开,城市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将取决于城市在区域中的竞争能力。选择的共同性使城市之间争夺相同的资源,资源的稀缺性又使竞争成为必然。城市为求生存发展,必将根据其自身条件争夺有用的资源。全球流动的资本、高技能的人才、旅游者等都是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城市发展所必须吸引的要素。城市群是高级城镇空间组织形式,日益成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并逐渐成为国家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2004年国家提出了“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中原城市群成为实现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空间平台。如何使中原城市群从一个松散的“规划群”转变为具有真正意义的“城市群”,成为中原崛起乃至中部崛起的一个现实问题。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群”的提高与改善给出了有益的建议。本文认为从城市群内单个城市出发,分析城市竞争力的情况,然后给出不同城市基于城市群框架的定位,显得的尤为必要。而基于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演变分析成为提升城市群竞争力的演变分析首先应解决的步骤。本论文拟以城市群为范围,在界定城市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以中原城市群九城市为实证案例,考察城市竞争力影响要素及其内部个体城市竞争力的时空演变规律,并构建出中原城市群竞争力提升的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时空演变普遍规律进行讨论与总结,并为中原城市群乃至其他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及其个体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建议。分析结果表明,从1978年以来,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的郑州和洛阳城市总体竞争力始终处于中原城市群的前两位;开封的城市竞争力呈现出较大的下降态势;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城市竞争力在波动中稳定。从城市竞争力空间分布来看,中原城市群中西部竞争力较强、而东部竞争力较弱;从空间插值效果来看,郑州是明显的竞争力核心,郑州洛阳之间形成了竞争力“驼峰”,济源、开封、漯河成为竞争力的“洼地”。从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决定要素看,由地方市场容量、地区生产总值等比较单一的要素向经济规模、经济结构、金融实力、科技实力、政府效率及环境质量等多要素转变。依据分析结果,基于构建“中原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基础上,本文认为不应将有限的资源分散的提高各个城市的竞争力上,应在城市群整体竞争力构建的框架下,依据地理接近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互补,积极的构建如“郑州、洛阳、开封工业走廊”、“漯平许发展三角”、“郑新开焦发展四边形”等小范围的区域的协调发展,各个发展网络侧重不同的发展方面,同时又呈现出良好的互补性。以这样的发展模式带动中原城市群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