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白芨(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种苗缺乏已经严重制约了白芨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分株繁殖方法已远不能满足白芨种苗繁殖的技术需求。因此,探索指导白芨种苗繁育的技术体系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本研究分别采用组织培养、无菌播种和温室直播的方法,对白芨繁育体系进行了摸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白芨组织培养快速繁育体系建立:将白芨新生假鳞茎消毒处理后,依次进行以下诱导处理:接种至MS+6-BA(2.5 mg/L)+NAA(0.1 mg/L)培养基进行隐芽发生诱导,隐芽发生比例为2.50;将无菌芽转接至MS+6-BA(5.0 mg/L)+NAA(0.01 mg/L)培养基进行丛生芽继代扩繁,扩繁增殖倍数为26.7;将丛生芽转接至MS+6-BA(0.1 mg/L)+NAA(0.1 mg/L)培养基进行生根诱导,生根率为100%,平均根数为6.95个,平均根长为15.0 mm,生根效果稳定;移栽至经过121℃、30 min高温灭菌的育苗基质进行炼苗移栽,成活率可达83.33%。2.白芨种子无菌播种繁育体系建立:无菌播种试验筛选出了两种能够生长出比较健壮白芨无菌幼苗的培养基,它们均以1/2 MS为基本培养基,再分别添加30%的椰子汁和2.0 g/L的蛋白胨;利用MS培养基培养小苗,三个月后获得可进行炼苗、移栽的健壮无菌白芨苗;121℃/30 min对炼苗基质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炼苗成活率为93%;而以0.1 g/L多菌灵和0.1 g/L高锰酸钾消毒处理方法进行炼苗基质消毒处理,炼苗成活率也较高,分别为89%和85%,因此,这两种方法也适用于白芨无菌苗炼苗基质消毒,并且适用于大规模操作。3.白芨温室直播繁育体系建立:选取品正质优的白芨种子,进行温室直播;喷洒浓度为1 g/L高锰酸钾溶液能够有效地防治病菌感染;用80目的分样筛进行筛播,播种密度为1 g/m2,可获得2.50棵/平方厘米的平均出苗密度,整体分布均匀;采用遮阳、通风和雾状喷水措施控制温室温度和湿度分别保持在25~35℃和70~90%之间,可保证苗子正常萌发和生长;早晚温差保持在5~10℃能够有效促进白芨苗健壮成长;此外,10%的吡虫啉喷洒可以有效防治尖眼蕈蚊虫害;育苗过程中病菌感染极少,育苗效果比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