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的焦虑——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个体性考察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on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被迫现代化过程中的个人认同为理论背景,以个体和个体性的明确界定为理论前提,在特定的理论框限内对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的个体性征做一番考察,从知识分子的个体性抑或主体性的缺乏来探讨鲁迅中期启蒙和五四启蒙困境的另层因由,并以此质疑五四人的解放的命题的可行性,表达对以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为启蒙主体的启蒙意义暧昧的焦虑。   本文确定了个体性考查的理论框限;以《狂人日记》和《长明灯》为例,阐述了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个体独立性的难以承担;以《孤独者》《在酒楼上》《头发的故事》《祝福》等作品为例,论述了知识分子个体生存的不可超越性;以《伤逝》为例,阐述了知识分子在展开现实行动过程中的自由与意志的缺乏,从而导致的理想与现实整合的失败;通过对这些知识分子个体性的考察,揭示鲁迅中期启蒙和五四启蒙困境的另一面,从而质疑人的解放的命题。   
其他文献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镜子,是民族文化的碑铭。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无不在它的语言中留下印记,民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维特征、认知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都能在语
登高而赋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创作传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文学现象呢?任何一种文学现象的发生都被传统文化思想所浸润,并且滋生在现实生活的土壤里。文人学士创作的轨迹时时体现
“改革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当代文学思潮现象,其演进流变的复杂状态构成了八十年代独有的话语景观。如果对之施以“现象”式观照的话,那么呈现在“改革文学”话语的表象层面
“趁热吃”一向是中国人待客的客套话,不过,这种礼节应该改改了。近日,据台湾癌症临床研究发展基金会的一项报告指出,吃得过冷过热都会有损肠道和身体机能,平时多吃和体温相近的食物,可以延缓肠胃老化,助人延年益寿。  从冒着热气的面条,到馅料热乎的包子、饺子,以及滚烫的火锅,中国人的饮食一直离不开“热”这个字。中国烹饪协会副秘书长边疆表示,这是因为,亚洲人体质相对较弱,吃热食可为身体提供更多能量,帮人们御
本文由叙论和五大章节组成,在叙论中回顾了咏物词在唐五代时的发展情况,并对北宋咏物词的发展进行了分期;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分别具体分析了北宋咏物词在探索期、成长期、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