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

来源 :成都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9206448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家庭、国家未来的希望。随着阳光体育理念的深入及体质监测的贯彻落实,学校、家长对小学生身体素质越来越重视,然而许多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仍然延续着陈旧的内容及枯燥的形式,难以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锻炼效果更是大打折扣。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障。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已引起学校、教师、学者的高度关注。重庆是一个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历史名城,对重庆市渝北区小学大课间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能为其它类似地区小学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渝北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得出:1)重庆市渝北区小学校领导对大课间体育活动重视程度不高,对大课间活动意义、内容等宣传力度不足,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2)重庆市渝北区小学大课间活动的形式主要是以全校性活动为主,部分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又以班级、小组、性别、和个人锻炼等的活动形式进行分组;大多数学校的活动时间为25--45分钟左右,悬殊较大;大课间体育活动练习密度、强度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开展内容主要以操类活动为主结合其它活动进行,少数学校开展了自己的特色项目。渝北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总体上存在活动形式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趣味性,缺少校本文化、缺乏地域文化特色。3)80%的学校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有监督小组,小组的成员一般包括学校领导、体育老师、班主任和部分学生会干部,但监督评判表和激励机制略显单一。4)大课间活动主要以室外活动为主,室内活动场地匮乏、内容单一,尤其受重庆特殊的“梅雨”和“伏旱”天气影响时,部分学校改在教室里进行手语操等室内活动,大多数学校会改成室内自习课。5)重庆市渝北区小学体育师资力量不足,师生比例低,教师性别比例偏差较大,男教师多,女教师少。根据渝北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对大课间活动意义的认知程度。2)提高领导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加大硬件设施和经费的投入、加大师资引进的力度。3)结合本地区地域、文化特点,设计科学合理、形式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4)提高安全保障设施与措施,建立科学的管理评价机制。5)通过组织竞赛、交流活动等方式,激励推动渝北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其他文献
东乡武术作为安徽省的武术流派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末期,是一种具有技击性、实用性与观赏性的优秀传统武术。地处周潭镇中西部的彭桥村就是“东乡武术”的发祥地和传播中心。东乡武术于2010年7月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又被评为首批“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然而东乡武术在申遗后其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仍然突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本论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运用文献
教育事业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教育关系着社会人才的培养。新媒体时代,更多的教育信息呈现在网络上,迅速地通过传统媒体、互联网为人们所了解。教育信息在网上的增多,民众对教育的关注度越高,社交媒体将麦克风交到了民众的手中,人人都有话语权。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矛盾突出的现状下,教育舆情作为社会舆情的重要子系统,它的影响逐步扩大。如何把握好教育舆情的类别特征、演变形态、议题演变和演变阶段,从
针对羽毛球双打比赛中的胜负预测和影响比赛胜负的技术指标进行科学定量评价的问题,在跨学科研究思路的背景下,构建广泛适用的羽毛球技术指标评价模型,提出通过分形理论、机器学习等新型的理论原理视角,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模型验证和引入分形维数算法计算权重的方法,对传统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替换改进,以2015-2019的共5年内的部分羽毛球男子双打、女子双打、男女混合双打各40场的比赛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产。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早在2003年我国就出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目前我国已经先后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崆峒派武术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列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为崆峒派武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崆峒派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刻不容缓。为了进一步弘扬非物质文化,崆峒武术文化,顺应社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访谈法对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情况和指导教师的科研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反映当前体育教育训练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通过分析得出:1、体育专业本科生对参与科研活动兴趣比较强烈,经常参加科研活动的人数偏少;自主意识是驱动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动力;学校在科研方面的组织和宣传工作不够理想;学校为师生
“舞动中国-排舞联赛”全国总决赛是排舞界最高赛事,集体项目最终成绩的评定,关键看曲目的编排质量。本研究从艺术编排的评分要求、理论与实践角度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通过对《2017-2020年全国排舞竞赛评分规则》的分析,以及2017年-2019年全国总决赛专业院校组大集体自选曲目前三等奖队伍的录像分析,分析和总结近三年获奖队伍编排的艺术性特征,
研究目的:以2018年全国男子田径投掷项群赛(成都站)前8名中采用背向旋转推铅球技术的前三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三名优秀男子比赛中背向旋转推铅球技术的录像进行解析,揭示其技术的运动规律。了解目前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技术动作的问题,寻找制约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症结”所在,为今后教学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也为今后相关体育从业者提供直观定量的教学指导素材。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检索法、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背越式跳高与踺子后手翻的类比分析,对背越式技术进行解构与再认识。得出结论如下:1、弧线助跑的关键是身体有意识、有目的地内倾。背越式技术的弧线助跑对比直线助跑,没有本质上的助力加速作用。在弧线助跑过程中,内倾、弧线、速度三者之间相互联系,而在技术教学中,教学重点的优先级为内倾>弧线>速度。2、助跑弧线的曲率变化,与肩轴的变化高度相关,因此,弧线助跑的
随着中小学校等用人单位对体育教师技术技能应用型要求的不断提高,排球基础教学中教师的各种带练能力就更成为了不可忽视的教学技能之一,这对于时数短,基本技战术教学任务重的排球普修课程在适应上述要求方面一直表现相对滞后。尽管新的培养方案已将“实训”作为提高学生带练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定程度推动了教学改革的进程,但依然表现为重技术教学,轻带练能力培养或是将带练能力培养仅作为一种“点缀”而无实质性的解决思路及具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四段指标法及数理统计法,分别对伊藤美诚、平野美宇和石川佳纯三位日本女子乒乓球主力队员2017--2019年30场国内外重大比赛的技战术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为中国乒乓球女队运动员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提供参考。经研究得出一下结论:1.伊藤美诚以勾手式逆旋转发球为主,隐蔽性高,旋转强,具有一定的威胁,第三板进攻过于凶狠,稳定性差造成无谓失误较多,第五板反手快弹和正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