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和温度对沥青长期老化性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iy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强,低碳绿色交通理念逐渐被接受,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日趋降低,目前比较通用的有热拌、温拌和冷拌三种典型的拌和技术,但是缺乏对三种混合料长期老化性能的研究。三种拌和技术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拌和温度的差异,本研究旨在探究拌和温度对沥青长期老化性能的影响。  本文从模拟三种拌和技术入手,先对两种基质沥青和三种SBS改性沥青进行不同温度的短期老化,然后进行不同时间的长期老化。对老化前后的沥青进行常规性能、流变性能、官能团变化等表征分析,并比较沥青种类及SBS掺量对沥青抗老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拌和温度对两种基质沥青长期老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相同,但不同于改性沥青;老化规律还受SBS掺量和老化评价指标影响。基质沥青以针入度、软化点、延伸度、60℃车辙因子作为老化程度评价指标时,拌和后老化程度冷拌沥青<温拌沥青<热拌沥青,随着时间的延长差距减小,最终在PAV20h时三者老化程度相当。但以60℃粘度表示老化程度时,始终保持冷拌沥青<温拌沥青<热拌沥青的趋势。拌和温度对基质沥青以S和m值表征的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规律不明显。  改性沥青以针入度、延伸度、60℃粘度评价老化程度时,始终冷拌沥青<温拌沥青<热拌沥青;用60℃车辙因子评价老化程度时,前期冷拌沥青<温拌沥青<热拌沥青,后期冷拌沥青和温拌沥青逐渐接近,但始终低于热拌沥青。拌和温度达到183℃时,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老化程度急剧增大,但基质沥青的增幅明显大于改性沥青。  PAV小于15h时,SBS掺量对于残留针入度比的影响规律性不强,以老化指数表示老化程度时,SZ-70的抗老化能力优于部分改性沥青;冷拌和热拌时,SBS掺量4.0%的沥青老化程度最大,而温拌时掺量为4.8%的沥青老化程度最大。PAV大于15h时,SBS掺量越高,以残留针入度比和老化指数代表的抗老化能力越好;老化越严重,基质沥青的δ和G*温度敏感性越大,改性沥青温度敏感性越小。SBS掺量越大、老化程度越高,G"和G对频率的依赖性越小。改性沥青的车辙因子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出现平台期,且拌和温度越低,平台期出现越晚。基质沥青的δ随老化时间的延长线性减小,而改性沥青的δ先减小后反弹,拌和温度越低,SBS掺量越大,反弹越大。  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的羰基、亚砜基含量都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是增加趋势不同,SBS改性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羰基的生成,而亚砜的生成主要取决于沥青硫元素的含量。
其他文献
有机电化学合成是有机合成与电化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该学科以绿色合成为目标,是今后发展“绿色化学合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米Ti02是一种新型的纳米结构材料,对不饱和化合物的电催化加氢、硝基化合物的电还原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性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电化学的方法合成N-甲基羟胺盐酸盐,研究硝基甲烷在Ti/Ti02膜电极上的电还原性能。本文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Ti/Ti02膜电极(电解条件
开发甘油深加工产品,提高甘油的附加值,已成为生物质化学品研究的热点。本文对高聚甘油的合成、高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合成及性能进行研究。以工业甘油和自制催化剂为原料实验室合成了高聚甘油,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搅拌速度、投料量、真空度等因素对甘油聚合反应的影响,确定了较优的工艺条件。利用环路反应器制备了高聚甘油,通过监测反应过程中游离甘油含量和羟值的变化以确定甘油转化率和产物的平均聚合度研究了反应温度
高放废液(HLLW)的处理处置是核燃料循环技术中的关键环节,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核电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37Cs和90Sr是高放废液中的发热元素,因其发热可能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