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自然、历史自然与人化自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uanliu_b06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危机问题出现于20世纪中叶,现如今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对于生态自然问题的解决产生了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自然观也是不同的。自然观作为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和看法,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在人类进行生态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持续性的完善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哲学角度入手,对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体系就是他们的自然观,简单的说,他们的自然观就是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所持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本文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以人为本、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一种协调的关系、全人类实现自身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等观点为主线,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了散落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同时期论著中的自然观,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不仅指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彻底走出生态危机泥潭的方向和道路,而且对全人类破解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具有恒常价值和意义。本文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来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及其发展进行系统的梳理与阐释,忠实于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本意,并充分借鉴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研究成果及生态智慧方面的相关论述,密切关注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需要,多维度且系统地梳理、概括、总结和再现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本文主要是由三部分内容构成的,其中第1章为第一部分,即绪论;第2-6章为第二部分,即正文;最后是第三部分,即结语。第1章,绪论。首先对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明确提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虽然已有局部治理、地区性改善,但在总体上仍然在持续恶化,因此,在回归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典文本寻找理论的有力支撑下,研究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以破解全球性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一项紧要且势在必行的重要任务。然后介绍了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国内外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以及自然观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指出目前关于自然观的理论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拓展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研究的视野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接下来对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概述,本文所采用的观点、立场以及方法均来自于马克思主义,通过文献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比较研究法等展开论题阐释。最后对论文的主要创新点进行了总结,本文以“自然观”为切入点,立足于新时代的社会实践,“重回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详尽地梳理和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在生态问题的思考上所萌发出的智慧及其思想力量。此外,还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第2章,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形成的社会背景、前提条件和历史过程。从科学实践观的确立、唯物史观的发现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三个方面阐释了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形成的前提条件,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和科学实践观是分不开的,两者无论是从研究对象、具体任务还是价值意义上来看,都是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并以此为基础,详述了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形成的三个阶段,推演出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形成的历史发展逻辑。第3章,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丰富内涵。这一部分主要从辩证唯物主义层面的感性自然、历史唯物主义层面的历史自然和实践唯物主义层面的人化自然三部分分别进行阐释。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与过去各种形式的自然观根本不同,它是以人类存在、人类活动、人类实践为前提和基础的系统自然观,而且自然不再只是人类审视与活动的外在对象,它是包容着人类活动与存在的统一体。总之,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理解的自然不是与人无关的自然,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自然,是感性自然、历史自然与人化自然的辩证统一。第4章,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理论特质。在借鉴和查阅众多文献基础上,本章尝试总结了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理论脉络,即外部自然的优先地位的理论前提、基于实践的思维方式的理论实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归宿。在理论特征方面总结出了时代前瞻性、系统整体性、生态批判性、历史辩证性这四个特点。同时,在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理论宗旨方面作出详尽阐释。第5章,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深远影响。生态危机的出现为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人类生态实践活动又对其传播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观逐渐被苏联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本章立足于现实,结合历史,从这三方面详细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深远影响。第6章,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当代价值。在这一章节中,首先对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理论价值进行了探讨,主要体现在解决全球生态危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层面。结合当代中国生态危机的现实情况,尝试总结了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实践价值,表现在有助于人与自然和谐观念的确立、有助于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有助于解决当前中国的生态问题。通过对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分析,阐释了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对破解生态难题的理论意义,以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指导意义。结语。本文对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研究工作是围绕他们两人的经典著作而展开的,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在人与自然、社会与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可以帮助我们对目前的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还可以指导中国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生态实践与文明建设。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直接将该观点拿来使用,也不能进行简单的套用,而应该在结合新时代特点和社会生态实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持续性的理论创新,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总之,通过系统的挖掘和梳理,我们能看到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因此才能持续发展到今天,才能被视为真理,可以说它是人类文明的代表性成果,在纵贯历史、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关节软骨损伤是骨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缺乏血管、神经支配,一旦损伤,很难自身修复。因此,多年以来一直是骨科及运动创伤领域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以脐带中的沃顿胶
现今社会,由于对家具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和木材资源的日益短缺之间的矛盾,导致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人们的心中不断加强与深化,用绿色环保可循环的竹材对家具进行设计与制作将成
背景卵巢癌是女性死于恶性妇科肿瘤的常见病因,它的致死性主要是由于疾病早期不易被发现以及对终末期或复发性患者因体内广泛的肿瘤浸润和转移导致患者最终难以得到有效治疗
目的:观察胎膜早破时新生儿脐血单核细胞计数(MONO)、中性粒细胞(PMN)含量对新生儿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10例足月胎膜早破新生儿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正常新生儿110例为对照组
封建专制时代,往往在一个朝代的前半期,因统治者的明察和谨慎,宦官不容易干预国政;但到了后半期,由于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或外戚的专权,很容易使宦官得到干预朝政的机会。在我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为椎管内罕见的肿瘤,仅占硬膜外肿瘤的4%[1],由于少见,所以在鉴别诊断中有很大的难度。本文回顾性分析了7例经病理证实的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的磁共振成像(M
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是绿藻门(Chlorophyta)石莼科(Ulvaceae)的一属,因水体富营养化等原因而大量繁殖,危害海洋生态系统,同时富含营养物质和活性物质,具有提高机体免疫、
研究战后日本外交时,日本历代首相的外交论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面对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的外交课题,他们是基于何种外交论来推进相应的外交政策,这一问题时至今日仍广受学界的讨论。而在这些首相当中,因推进日苏邦交正常化而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鸠山一郎。鸠山一郎(1883-1959)是一位日本政治家,曾作为一名律师工作。他在父亲鸠山和夫的影响下辞去律师工作,参加1915年的日本众议院选举后当选议员,开始了其在政
本论文覆盖了提单所证明的合同、航次租船合同、箱位租赁合同、定期租船合同、光船租赁合同、多式联运合同等多种合同形式。题中的“追偿”,不等同于单一合同两个主体之间的
输电线路承担输送电能的重要任务,需要定期巡检和维护。随着无人机(UAV)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的无人机自主巡检是当前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现有的无人机巡检方式其航线规划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