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市场需求、创新与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研究:理论与中国证据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WEI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新时代战略机遇在于主动参与和推动全球化进程,继续扩大开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世界理想”。一方面,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为全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冲刺全面小康、由富变强的过程仍举步维艰。如何在外部需求冲击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立足本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本世纪中叶达到现代化国家目标,是中国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扩大内需,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中国政府为提振内需,促进居民消费,陆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国内市场需求规模、需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进一步释放了城乡居民消费潜力,中国本地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出口连续多年两位数增长,领跑世界贸易,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目前国际经济、贸易下行压力加大,加之美国发动贸易战,中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总体来看,出口仍然保持了很强韧性。中国目前和今后,继续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出口在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地市场需求增加对出口带来何种影响,学术界进行过多方面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本地市场需求对出口规模的影响,现有的共识是本地市场需求增加可以扩大出口规模,即存在着本地市场效应。但本地市场需求对出口质量有何影响、影响机制是什么等问题,研究刚刚起步,极少涉及到需求诱致创新机制的刻画与验证,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具有超大的本地市场规模以及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尤其是近年来精准脱贫更是提高了整体的需求水平,应重新审视从需求驱动供给机制。研究本地市场需求对出口质量的影响不仅有利推进建立扩大国内需求的长效机制,也有利于中国从需求侧发力,推动贸易强国发展。本文在广泛阅读和学习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产业组织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探讨本地市场需求对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理论分析方面,将本地产品质量市场有效竞争和质量专业化的思想融进Krugman本地市场效应框架,借鉴Latzer和Mayneris(2018)并修改消费者质量偏好的假设,分析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变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提出需要验证的相关命题。在实证分析方面,分别采用OLS估计、FGLS估计、MLE估计和分位数回归方法验证本地市场需求对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的影响;采用条件过程机制验证方法从跨国和中国两个维度验证本地市场需求影响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的机制。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论,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导论。主要从全球视野和中国现实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总体框架与研究方法,指出了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一章文献述评。在广泛阅读和学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本文对本研究紧密相关的文献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相关的文献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对本地市场需求的研究,主要梳理了本地市场需求理论的源起、演变和实证检验。二是市场需求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研究,主要从总需求、消费需求、进口需求以及大国视角的本地市场需求等方面来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三是市场需求影响出口质量的机制研究,归纳了现有文献关于本地市场需求影响出口质量机制方面的研究动态。在综述上述文献基础上,发现这些文献研究成果为本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也尚存一些可拓展的空间,如需求视角的研究多基于进口需求,创新机制中很少基于需求诱致创新,而创新促出口的文献未拓展至质量,因此,本地市场需求对出口质量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有深化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章理论机制。本章首先融合Krugman(1980)、Flam和Helpman(1987)、Fajgelbaum等(2011)和Dingel(2016)的本地市场效应、本地产品质量市场有效竞争和质量专业化的思想,借鉴Latzer和Mayneris(2018)并修改消费者质量偏好的假设,假设消费者具有收入异质性和偏好异质性,构建一个垂直差异化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刻画消费者质量异质性偏好随收入增加的不同增长速率,分析本地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本地市场需求引起出口质量提高的传导机制。借鉴Zweimüller和Brunner(2005)并放松其创新市场的研究假设,将基于一国内部创新的分析框架拓展到两国贸易情形,构建一个包含资源约束和技术创新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收入异质性消费者诱致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并推导出本文的三个待验证的理论命题。第三章特征性事实。采用WTO货物贸易数据库和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统计分析世界市场规模,并对其按收入水平分组统计1996年至2016年间世界市场和中国本地市场需求规模、需求结构以及各国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特征性事实。测算了这些不同收入分组国家2007至2016年耐用消费品的质量边际和数量边际,以及中国耐用消费品出口到不同收入水平分组国家的占比,进一步计算中国耐用消费品出口到218个国家的质量总边际和增长率。对本地市场需求与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本地市场需求规模、结构与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提升具有一定相关关系。第四章本地市场需求规模对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的实证研究。本章检验了本地市场需求规模对出口质量的影响。采用BACI数据库的HS标准6位产品代码和BEC耐用消费品(代码61)匹配的数据,并计算不同计量单位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分别进行估计。关键自变量除采用经购买力平价调整的GDP,还采用不同的变量反映本地市场需求,以供稳健性检验。同时控制供给变量如要素禀赋和进口竞争,也采用出口占比以控制目的国进口规模的影响。先进行基准回归,再进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回归,最后采用多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运用OLS和FGLS估计方法所有模型都通过检验,三个不同的本地市场规模变量显著影响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且系数符号一致为正,系数都大于1,符合本地市场效应的规模报酬递增规律。第五章本地市场需求结构影响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的实证研究。本章采用面板模型检验需求结构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除了分组检验和控制个体效应,还采用分位数回归,以细腻刻画本地市场需求结构对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不同分位的影响。数据分别源自BACI数据库、WDI数据库、佩恩表、世界不平等数据库。出口数据经多个分类标准匹配,剔除无效值和异常值。计算不同计量单位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再将世界所有国家耐用消费口单价进行归一化处理。采用逐步回归、分类检验以及其它稳健性检验证明模型的拟合度、结果的稳健性;分位数回归便于观察不同质量等级受到本地市场需求结构的不同影响。第六章机制验证。根据Hayers条件过程方法,验证本地市场需求和结构对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的影响方向以及内生机制。将理论推导中需求诱致的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内生纳入,结合前述研究结果,当本地市场需求规模和结构同时起作用时改变了影响的系数符号,本地市场需求规模符合调节变量的设定,由此定义为有中介的调节效应,并设立计量模型进行验证。分别从全球和中国,中国相对总体和中国细分产品,层层推进。分组检验以避免总量偏误;中国证据相对情况采用中国出口到其它47个样本国的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和其它变量的相对值;产品层面以洗衣机、冰箱、空调和微波炉为代表。通过OLS估计、FGLS估计与MLE估计对比,在混合回归、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中选择最优方案。验证中国作为中等收入水平国家,本地市场需求影响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亦即质量本地市场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的不同表现。最后是本文的结论、对策与展望。本文将本地市场需求规模、需求结构诱致创新进而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纳入到同一体系进行研究,在理论假设、推导和验证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关建议,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主要结论如下:一是本地市场需求规模越大,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越高。通过建立面板数据,采用混合回归、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实证检验发现,一国本地市场需求规模越大,质量偏好越高,质量本地市场效应得以发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这一结论在采用多种稳健性分析后仍然显著。一国本地市场需求规模对出口质量提升的影响系数为正且都大于1,呈明显的本地市场效应规律。在规模报酬递增和存在贸易成本的情况下,企业在高质量品种的生产和出口更加专业化。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理论命题1。当分组检验后发现,高收入国家此类质量本地市场规模效应更显著。进一步证实一国要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必须首先扩大本地市场需求规模,重点应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二是本地市场需求结构越平均,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越高。在基准回归中采用逐步回归法,将不同的需求结构变量逐步纳入模型分别回归;稳健性回归采用多重方法:分组、改变关键变量、替换相近的控制变量以及选取不同的方法如分位数回归。结果发现,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本地市场需求结构均正向影响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这为本文提出的理论命题2提供了有力的检验证据。其中,中等60%人口收入占比的影响在所有的模型中都一致为正,且本地市场规模效应最大(0.3703)。采用分位数回归观察本地市场需求结构对出口质量的不同分位影响。发现本地市场需求规模和本地市场需求结构对出口质量的影响呈线性变化,跟学者研究的非线性不一致。但是,在采用中等80%人口收入占比的结果系数比60%略小。也就是说,社会完全平均不利于效率,当然也不利于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与学者研究的适度收入分配不均可以提高出口质量的结论一致,但总体仍是向着分配越平均质量本地市场结构效应越大的方向演化。在分组检验后发现,高收入国家具有这种质量本地市场结构效应更显著。在控制其它影响出口质量的供给因素后仍然稳健。本地市场需求结构与本地市场需求规模共同作用显著影响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的符号,但整体较弱,净效应仍然为正。三是本地市场需求诱致了创新,从而提高了耐用消费品出口的质量,创新起到中介作用。在过程调节机制分析的概念模型中,创新中介效应显著存在。采用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显示,企业创新后通过竞争效应促进质量提升,在技术提高并具有竞争优势时出口高质量产品。本地市场需求规模不仅调节本地市场结构影响出口质量的直接效应,还调节本地市场引致创新的投入(R&D)以及创新的产出(Patent),且均为显著。分组检验中,高收入国家耐用消费品出口的调节效应为负。因为高收入国家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已经较高,本地市场升级或更新对创新投入和产出都显示出惰性。四是中国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提升经过创新的中介作用,较强程度诱致了创新,从而提高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在上述设立的机制验证模型中,通过纳入中国相对数据、中国耐用消费品细分数据验证中国情形发现,中国本地市场需求对创新的诱致作用非常显著,比上述跨国证据的结果显著得多,且符号为正。中国本地市场需求规模对中介的调节作用也显著为正。但需求规模的调节作用因所采用的需求结构变量不同而异:以代表需求不平等程度的变量gini系数的模型中,创新的中介作用更显著,而本地市场需求规模对创新产出存在调节作用;但在中等收入水平mid60变量的模型中,对创新投入的调节作用更大更显著。以目的国收入水平划分的高低收入国家个体效应检验中,中国耐用消费品出口到高收入国家呈现明显的创新产出调节效应。这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理论命题3,同时也解释了中国出口到高收入国家质量上升最快的现象。中国耐用消费品引进时间滞后美国多期,需求弹性越小的产品越滞后;不同细分产品本地市场需求诱致创新的强度不同,如中等收入占比越高,对创新产出的调节效应越高,冰箱出口的质量提升越高。在综合研究结果和结论基础上,提出如下对策建议:首先是继续扩大本地市场需求规模以提高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注重对本地市场整体规模的培育,归根结底就是提高国民平均收入水平,扩大高端需求与国外高收入水平国家需求的“重叠度”,以这种内生需求诱致创新功能,可助中国摆脱受发达国家利用其市场势力与技术势力所设置的“链主”地位。二是政府应进一步改革有利于出口质量升级的收入分配政策,特别是继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随着中国脱贫攻坚,这一群体还将继续增加,形成结构更合理的“纺缍型”。但是这一优势如何能形成需求竞争优势,政府应努力提高国民收入,扩大整体收入基数,并继续激励扩大本地市场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三是企业应着力培育自身市场需求识别能力并加大创新投入。在内需驱动出口模式下,本地企业供给“质量需求”和“精致需求”的产品。四是政府应充分发挥调控作用以治理市场失灵,为本地市场需求培育良好的供给和消费环境。
其他文献
燕山绒山羊是秦皇岛青龙地区独有的地方种质资源,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来源,目前有关燕山绒山羊绒毛品质方面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分别从基因水平和转录组水平挖掘影响燕山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特别是绒毛细度的功能基因和SNPs位点,旨在探索山羊绒毛细度变异的遗传机理,开发与绒毛细度密切相关的SNPs和基因,充分发掘绒山羊种质资源优势,为燕山绒山羊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为超细绒山羊的改良和培育
学位
人民健康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障的要求正在由疾病治疗向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转变。然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我国资本市场在近三十年间发展迅速,上市公司数量激增。作为投资者了解公司的基础信息,年报已从当初以大量会计信息为主逐步转变为蕴含丰富公司信息的载体。信息不对称充斥着
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原产于中国,为蔷薇科(Rosaceae)桃属果树。桃树在我国分布广泛。河北省是桃种植大省,也是桃栽培的北限。近年来河北省桃树冻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严重限制了河北省桃产业的发展,因此,发掘桃抗寒相关候选基因对今后培育抗寒桃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抗寒桃品种‘珲春’、‘早霞露’、‘瑞光27’以及不抗寒桃品种‘21世纪’、‘Mafim’、‘中华寿桃
为探究外源脱落酸(ABA)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以‘巨玫瑰’、‘夏黑’为试材,于转色初期以100 mg·L-1ABA+0.05%(v/v)Tween 20(T1)、500mg·L-1ABA+0.05%(v/v)Tween 20(T2)、1000 mg·L-1ABA+0.05%(v/v)Tween20(T3)三种浓度的ABA分别喷施果穗,对照组以清水+0.05%(v/v)Tween 20
本试验为了研究秦皇岛地区貉肠炎致病菌的种类、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采用实验室常规方法分离及鉴定病原菌,通过药敏试验掌握本地区致病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情况,利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基因检测,了解不同种类药物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病料采集及病原菌分离鉴定:在秦皇岛地区采集不同养貉场中患病和病死貉肛门拭子样本共210份,通过鉴别培养、生化特性观察、PCR检
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体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购成为稀松平常的事物。而快递的终端配送环节,不仅是快递配送过程中流程最多的一环,更是对购物流程体验影响最直接的一环。物流企业想要提高用户体验和评价,改进现有的快递终端配送流程、提高快递配送效率是必经之路。本文作者对快递配送流程和快递配送载具进行了深入解析,利用模块化和智能化设计为核心理念,以微型电动车为研究对象进行设计。对站点管
学位
本试验目的在于通过饲粮铁水平对22~42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器官指数、肌肉品质、血液生化指标、组织中矿物元素含量、胫骨生长板发育及骨骼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等指标的影响,揭示饲粮铁对骨骼发育的调控机制,为进一步完善饲粮中铁营养的现有知识,提高肉鸡养殖效益提供试验依据。试验动物选用240只1日龄Arbor Acres(AA)商品代肉公雏,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饲养,1~21日龄期间全部饲喂同种玉米-豆
虚词具有个性强且使用规则复杂的特点。作为虚词的内部成员,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转折连词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但是”“不过”这样的近义转折连词时,常常因为对使用规则的掌握不够全面而出现各种类型的偏误。这说明理清近义转折连词之间的异同,从而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十分必要。本文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但是”“不过”进行细致地对比,并将本体知识运用到偏误分析中,根据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规律,提出
学位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的众多机遇与挑战,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加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