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以1949年以来西安市为例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带来世界经济格局的重组,城市发展进人了一个活跃时期。世界、区域、地方的距离拉近,区域发展的不均衡状态更为突出,表现在各个空间层面上。更为重要的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内在机制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包含了不同范畴中和不同层面上的各种因果过程。 城市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的内在机制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地理学者研究的热点。现代的世界格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空间的演变过程受政治、制度、经济和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本文运用社会学和地理学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西安市社会变迁和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进行历史重建,试图通过影响社会结构变迁的因素,分析城市空间演化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出社会变迁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一般作用机制: 改革开放前,制度变迁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主驱动力、经济变迁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内生动力、人口变迁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直接推动力;改革开放以后,各种社会变迁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所呈现出的新变化:经济变迁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主驱动力,制度变迁和人口变迁成为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辅助驱动力。此外,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成为新时期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新的推动力。
其他文献
我国岩溶区面积344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1/3,其中裸露岩溶石山区约90.7万km~2。以贵州省为核心的中国西南岩溶区,由于地质环境脆弱性大,敏感度高,面临人口超载和经济社会落后的双重压力,同时由于历史原因致使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出现了大面积基岩裸露的石漠化问题。土壤侵蚀是石漠化发生的直接原因,岩溶区土壤侵蚀的研究较为滞后。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容许侵蚀量,具体为研究岩溶区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壤质
澜沧江中上游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本区域构造运动强烈,地形复杂,多发育河流阶地。而河流阶地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貌面,被广泛看作是地质构造运动的一个直接证据,因此运用河流阶
城市色彩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城市内在文化的外在表现,所以色彩对一个城市意义重大。城市色彩目前在国内还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虽已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但是相关的理论还有待
在现代社会,旅游业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新兴产业之一,由于其特殊的产业属性,许多国家和地区把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旅游产业涉及面广,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相关的交通运输业、住宿和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