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蚯蚓-(鱼)水稻”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的研究——以安徽肥东“桂和模式”为例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x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养殖业迅速发展逐渐形成规模,由此产生的养殖废弃物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因此如何在利于养殖业发展的基础上,同时能实现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从循环农业的角度出发,本文以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适度规模养牛场为例,提出以牛粪和稻草为原料养殖蚯蚓,污水达标排放后作为鱼类养殖的饲料,蚯蚓粪采用农田安全消纳,形成“牛-蚯蚓-(鱼)稻”循环农业模式,以期为同类型养殖场的废弃物处理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指导。  本研宄首先对桂和适度规模化养牛场进行实地调查,根据当地的区域特点以及养殖场实际情况,初步构建了适度规模养牛场农牧循环模式,该模式由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分别是畜养系统、废弃物处理系统和安全消纳系统。  养牛场以蚯蚓养殖的方式处理牛粪和稻草,最终形成蚯蚓粪,本文对蚯蚓处理牛粪过程中,蚯蚓的生长和繁殖情况以及蚯蚓粪养分变化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物料碳氮比为20:1时,蚯蚓的生长最好,蚯蚓粪肥力最高。以物料碳氮比25:1时蚯蚓的日繁殖倍数和日产茧数最大,略高于物料碳氮比为20:1,养殖时间以45d最佳。  养牛场的污水与秸杆发酵处理后,经污水处理站、净化塘后进入池塘,本研宄对养牛场的污水进行监测,由运行效果可知,COD、NH3-N、TP、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1%,95.9%,98.3%,99.3%,可以进行污水养鱼,鱼塘排出的水质符合GB5084-2005的要求,然后进行灌溉农田。污水养鱼中鱼的品质也符合GB2760-2011的规定。  通过对蚯蚓粪安全消纳所匹配的农田面积进行研宄,实验结果表明:蚯蚓粪施用量为15t/hm2水稻生长状况最好。  最后对“牛-蚯蚓-(鱼)稻”循环农业模式进行效益分析,表明该模式是经济有效的,在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牛-蚯蚓-(鱼)水稻”循环农业模式可以作为适度规模养牛场废弃物处理的示范进行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芦山盛产乌木,在清风雅雨和乌木古香的多年浸润下,这里成了全国最大的乌木根雕市场。2013年3月,芦山被授予“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的称号。然而去年“4·20”地震发生后,该县乌木根雕产业受到重创,直接经济损失达5.8亿元。而一年过去,芦山乌木根雕产业生机重现并成为恢复重建的支柱产业。  从雅安驱车进入芦山县城,根雕一条街随之映入眼帘,两公里的路程,到处都是半加工或者未加工的树根,精美的乌木根雕艺术
生防菌株CAB-1是河北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试验室分离保存的一株生防细菌,该菌株对黄瓜白粉病、黄瓜灰霉病、番茄灰霉病和番茄叶霉病等蔬菜主要叶部病害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布鲁氏菌病对我国经济建设、人民健康生活、国家安全等存在着严重的
设计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是以创造性思维形成设计构思,并最终生产出设计产品的过程。在整个设计活动的过程中,设计的作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这作品形成的过程被人忽略。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