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映真以其左翼作家和理论家的身份在台湾文学界占有极为重要且特殊的地位,并一直以小说创作作为“文以载道”的重要渠道;其小说所涵盖的丰富且深刻的历史内容也呈现出陈映真对整个台湾社会变迁的理性思考:对日本殖民的审视、对“二·二八事件”和肃清运动的回顾、以及对新殖民经济的反思和对民族分离主义的批判等。目前学界对陈映真的研究集中在左翼传统、社会学、殖民主义等方面,其中也涉猎到苦难叙事、死亡主题等内容,但对一直贯穿在其创作之中的“创伤性回忆书写”未能做出系统的研究,因而,本文即以陈映真小说的“创伤性回忆书写”为研究对象,以此探究陈映真这一书写的意图及其文学价值。本文首先对陈映真小说中出现的创伤性回忆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从创伤性回忆的触发点和创伤性事件出发,对创伤性回忆的题材类型进行归类与总结,并进一步探究主人公的命运不济与创伤性回忆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其次围绕创伤性回忆的人物形象展开论述,从人物的身份、所处时代及其所回忆的事件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其主题意蕴——文本中所呈现的个人创伤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集体、民族、国家的创伤。论文第三章重点探讨文本中创伤性回忆的叙述方式,记忆进入文本的关键在于通过谁的叙述、何种叙述方式来连接过去与现实,使过去在回忆中呈现的同时,又把已发生的过去放置进“此时此在”的当下进行对比从而形成文本张力,并由此呈现出时间、空间裂缝以及时空裂缝所带来的心灵创伤。论文最后一章将陈映真的小说放入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之下进行考察,试图探讨创伤性回忆的书写意义,一方面在于对战争、整肃运动等苦难历史进行记录与审视,借此唤醒台湾普遍缺乏的反省精神和民族意识,表达出对民族和解的期许;二是对台湾消费社会的现状进行批判性思考,揭露台湾隐匿的殖民体系和大众消费社会下人的异化现象,并通过历史/当下的对比来突显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困境,最终起到拯救精神荒原、警醒人心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