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e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问题始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越发频繁。人类对自然界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资源短缺;人类不加控制的向环境中排放生产、生活废弃物导致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张,这不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更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从实践唯物的角度出发,将物质变换分为自然的物质变换、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人类社会的物质变换三个层次,它们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马克思以人类的实践劳动作为中介,揭示了自然本身、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类社会内部的物质变换关系。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农业生产问题的研究,揭示出资本主义反人类、反生态的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污染造成的不可弥补的破坏,致使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出现了断裂。马克思通过分析造成“断裂”出现的根本原因及其修复途径,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消费方式的局限性,导致了城市与乡村之间互相对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异化,并指出,只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彻底解决上述问题。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为我们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同时也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在总结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论述马克思主义诞生时期的生态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分析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的理论溯源,详细介绍了该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梳理了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的基本内容,总结其思想的涵义、形式以及特征,描述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断裂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弥补物质变换断裂的现实途径。第四部分,分析了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的当代价值,强调了对该思想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阐述其对我国社会建设发展的启示,以及在推进人类发展方面的贡献。
其他文献
在我们跨入融媒体时代后,科学传播借助“互联网+”从广度和深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科学传播对社会和人们的广泛影响,是与科学传
回族文化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相互碰撞、交流、渗透、吸收、融合的历史产物,多元性是其文化特点,新疆回族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其民俗文化作为世代相习和传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20世纪80年代前,镇江市属镇江地区,地区专署驻镇江市,辖镇江市及丹徒、扬中、丹阳、武进、宜兴、金坛、溧阳、句容、溧水、高淳一市十县。在这一市十县考古发掘的遗址、窖藏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沈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研究,可以反映出我国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
采用体外组织培养方法,测试了由黄芪为主药组成的天然复方药物方1、方2、方3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的安全浓度,及其在以下三种不同加药方式中抗IBDV感染CEF单层的能力,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