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地区鸡冠状病毒的分离鉴定与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hter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冠状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可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使鸡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鸡多数为30-6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为30-100%,死亡率为3%-95%不等,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根据鸡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呼吸型传支、肾型传支和腺胃型传支。该病毒基因可因点突变和重组而发生变异,故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较多。新的血清型不断产生,临床表现类型越来越多。给临床诊断和免疫预防方面增加了难度,并且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间交叉保护力弱,从而给防制带来一定困难,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明确本病发生和流行的病原,探索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在该病发生中的作用,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本研究。 1.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搞清德州地区鸡冠状病毒的流行及其发病特点鸡冠状病毒可以导致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目前在当地流行的血清型有三种,除临床常见的传统的呼吸型传支以外,近几年肾型传支和腺胃型传支也不断流行。各种年龄的鸡都易感,但感染主要侵害1-4周龄的雏鸡和幼鸡,并引起死亡。 2.鸡冠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分别从当地疑似肾型传支和腺胃型传支的病例中分离到冠状毒株,接种鸡胚并盲传至第6代,并进行了鸡胚致病性试验、电镜观察、无菌试验、血凝试验、血清学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证明我们分离到的以腺胃肿大为主要特征和以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两类毒株的病原都是冠状病毒。 3.鸡冠状病毒油剂灭活苗的研制与应用分别以当地典型病鸡分离并经过鉴定的F6代肾传支毒株和腺胃型传支毒株作种毒,接种孵化至10天的鸡胚尿囊腔中。孵化至120小时,采集尿囊液,加入甲醛灭活。灭活毒分别按1:3的比例加入油佐剂,混合后乳化分别制成了肾型传支和腺胃型传支油乳剂灭活苗。分别以当地典型病鸡分离并经过鉴定的F6代肾传支毒株和腺胃型传支毒株以及新城疫毒株作种毒,接种孵化至10天的鸡胚尿囊腔中。孵化至120小时,采集尿囊液,加入甲醛灭活。按1:1的比例混合灭活毒,按1:3的比例加入油佐剂混合后乳化成新城疫一肾型传支一腺胃型传支二联二价油乳剂灭活苗。 4.鸡冠状病毒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为典型的冠状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可致鸡胚矮小并干扰新城疫在鸡胚中的复制。感染胚尿囊液无血凝性,但经1%的胰酶处理后可凝集鸡红细胞。病毒接种鸡胚,可引起鸡的卷缩现象,鸡胚发育迟缓,尿囊膜增厚,尿囊液增多而清澈,出现明显的侏儒胚(胚体重量比正常胚体1/3-1/2左右):鸡胚肾脏肿大并有多量白色尿酸盐沉积。电镜观察可见80-140nm大小的冠状病毒粒子。鸡冠状毒株对热(56℃)、酸(pH3)、碱(pH 12)、乙醚和氯仿敏感。对反复冻融、胰酶不敏感。人工感染鸡生长发育障碍、胸腺萎缩病鸡出现典型的肾传支或腺胃型传支的病理变化。 5.总结出了在生产实践中控制鸡冠状病毒的的经验和措施,并加以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利用当地分离到的毒株研制鸡新城疫-肾传支-腺胃型传支二联二价油乳剂灭活苗,对当地所饲养的蛋鸡和肉鸡进行预防接种后,保护率达到了95.4-96.9%,普遍反映效果非常理想,在当地很有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然而人类的自杀率却不断地上升,面对当今教育的现状,工具性价值成了教育的主导价值取向,本文着眼于中职学校现状,对中职生命教育的重要
期刊
现今社会,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幼儿教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了幼儿家长的共同心愿.然而现阶段的幼儿教育发展并不乐观,
美术课程是一个多元化学习的过程,美术课堂每一项构思都不仅仅是技法的发挥,更是一个艺术加工、再现和升华的过程.美术课程是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鼓励小学生发现美、感受美、
构建高中英语生命课堂的本质在于呼唤师生的生命气息,构建陶冶生命的课堂教学体系,不但促进学生对高中英语知识的掌握,还能提升学生与教师的道德素养.本文重点围绕“如何构建
通过北冬虫夏草多糖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肝脏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探讨北冬虫夏草多糖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北冬虫夏草多糖对动物的保健,尤其在保肝方面的
中职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由于其特殊的学情,在受教育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较多,而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管理者,其工作艺术和
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真实性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虚假选文对语文教学有没有影响?我们结合调查结果来探讨这一问题,从教材编写与语文教学两方面分析这类选文存在的合情合理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