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似性理论关照下的汉英翻译文学性研究---以鲁迅小说英译为例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unchi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因其对中国近代社会和政治危机的强烈抨击和其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声名显赫,从语言学角度来看,鲁迅在文学上的突出贡献还表现在将日常方言运用于文学创作。这构成了鲁迅小说中语言风格的一个主要特征。象似性是和任意性相对的语言主要特征之一,尤其在文学作品中其表现得更为突出和明显。陌生化是一种文学创作手段,同时也文学性的主要体现形式。鲁迅小说《呐喊》同时呈现出象似性和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并影响着汉英翻译中译文文学性的实现程度。   本文主要通过象似性和陌生化的视角来对比分析鲁迅小说集《呐喊》原文、杨宪益英译本和美国译者Julia Lovell 的英译本,从而基于拟象象似中的连贯原则、顺序象似原则、数量象似原则、对称象似原则和文化拟象象似原则来分析象似性和陌生化手法的互动关系及其在汉英翻译中对文学性的影响。   汉英翻译中象似性和陌生化的互动关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方面,原文和译文中的连贯象似原则和顺序象似原则与陌生化手法的运用相悖,在这种条件下,为了实现较高的文学性,陌生化较连贯、顺序象似原则更为凸显。另一方面,原文和译文中的数量象似原则和对称象似原则与陌生化的程度恰好融合,在翻译中译者将二者巧妙结合便可再现传达原文文学性审美效应。   本文共有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对论文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整体框架的简单介绍;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象似性、陌生化、《呐喊》英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三章为理论阐释,详细论述了拟象象似框架下的具体语言象似性原则,象似性在认知语言学中的地位以及陌生化手法运用的认知理据;第四章是论文核心,即象似性理论关照下的《呐喊》不同英译本的对比研究;最后,结论章节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与局限之处,同时也为未来相关研究给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互动日益频繁,国际时事热点亦会引发各国新闻媒体的关注,英语作为一门广泛应用的国际语言已成为了传达新闻和信息的重要媒介。在这样的背
写作是学生在吸收所学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再创造的过程,是衡量一个人语言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流畅的把句子组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有逻辑有意
许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于交际。随着国际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日益频繁,在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得到重视。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语言能力之外,更
《灵感女孩》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继《喜福会》、《灶神之妻》之后所推出的另一部力作,故事讲述的是一对同父异母的姐妹奥利维亚和邝之间由冲突走向融合的过程,表现了中
《误投尘世》发表于1953年,是约翰·韦恩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在传统上被认为是“愤怒的青年”的第一本小说,在英国文学史上也引起了不同凡响。小说带有较重的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第三语言在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第三语言的学习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影响着第二语言的习得,有时甚至会导致产生一些错误,包括语音错误、语法
为了操作安全或对电流进行控制,现在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地使用各种电流感测装置。电流感测常用于以下两方面:1)过电流保护,监测流过发动机或电源输出线的电流,如果负载过大就降低电压;2)多相负载平衡,监测每条有电流的线上的安培数值,并对实时响应产生影响。使用电流感测电阻能够提供简单的电流感测电阻能够提供简单的的电流感测信号,对电流变化作出线性响应,从而能够保证电路在很大温度范围内可靠工作。
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1933-)是美国当代最为神秘和离群索居的作家,同时也是当今美国文坛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和他神秘而不为人知的身世不同的是,他的作品在美国